孙宏斌,快要翻身了。
境外债重组1469票赞成,赞成人数达到98.5%,680亿境外债“一把清”,就差临门一脚。
虽说人生起起落落,但两次能从谷底爬出来,孙宏斌的经历还是让不少人感叹,不愧是“不死鸟”!
实际上,三个月前,孙宏斌出现在融创股东大会上,就已经是一个信号。
当时,境外债重组的赞成率,已经达到75%金额的门槛。孙宏斌说,融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自2022年5月,融创出险后,他很少公开露面,前两年都是线上参加,选择在这个节点出来,就是为了输出这个信号。
年初,融创154亿境内债重组方案已经通过,现在境外债重组就等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
11月5日举行聆讯,就是走个法定程序,问题不大。
目前境内外债务实现重组或接近成功的房企,只有3家,融创就是其中之一。自2021年以来,暴雷房企超过70家,有60多家在搞债务重组,融创为什么能先一步走出来?与孙宏斌的个人魄力,有很大关系。
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4.5亿美元无息借给融创,还多次用个人资产为融创的信用做背书,为融创的债券展期提供担保,押了个人财产至少73亿。
没有逃避,也没有切割,而是选择了与融创共存亡,这让债主们看到了融创自救的决心,还有孙宏斌的诚意,所以愿意陪着融创赌一把。
从创立顺驰到融创中国,孙宏斌身上有多个标签,如商界枭雄、地产狂人;但他更多被提及的是“白衣骑士”;早年对绿城、佳兆业、雨润三杀三戟的收购;2017年接盘乐视、入股链家, 632亿收购万达的文旅项目与酒店,与王健林上演了一场 “世纪交易”;2019年拿下成都环球会展,成为世界最大单体建筑的新主人;2021年,在地产行业转折之际,又拿下彰泰集团。
泛海国际、海航、甚至李嘉诚的项目,孙宏斌都曾接盘过,有人认为他商业嗅觉敏锐,也有人说他激进,王石评价他敢赌敢拼,但他却说自己是性情中人。
与“会展大王”邓鸿第一次见面,仅谈了一个小时,就敲定了152亿的并购生意;入股乐视时,有人曾问他会不会打水漂,他说“不会,贾跃亭有企业家精神”;没有做尽调,就决定100亿拿下彰泰,理由是友商旭辉已经做过了。
这份果断,确实真性情。在融创化债这几年,体现的更明显,直接压上了个人身家。财报显示,孙宏斌持有融创的股份,已质押超90%。
房企化债,目前集中在三条路:卖项目、转股权、展期拖时间。前两种要割肉,后一种靠赌政策。
孙宏斌更为果决,说降负债没有捷径,要么卖血,要么造血,这几年出售贝壳股票、转让上海董家渡项目股权、折价拍卖昆明万达城、退出彰泰服务;还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石家庄中央商务区等等……
很多曾经收购万达的文旅项目,被孙宏斌挂上了拍卖平台。当时有个流行段子,许家印在处置资产时一根羽毛都不想失去,孙宏斌却是个干脆的甩货郎。
但靠卖资产,对于拯救融创杯水车薪,孙宏斌真正的绝招,还是靠债务重组,2023年初,展期160亿元境内债,临近年底重组102亿美元境外债。
但由于2024年业绩不及预期,资产处置进展也慢,当时很多房企都已自身难保,买家成为稀缺对象,昆明万达城地块从8亿元流拍至4.48亿元,也没有人愿意出手。
导致融创再次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到2024年底,融创的有息负债还有2596.7亿,而净资产仅有551.5亿。再加上中国信达提出了清盘呈请,孙宏斌不得不进行二次债务重组。
这一次,孙宏斌的赌性再次显露。
不同于第一次的多工具组合,有可转债、强制可转债和股权置换三种组合,债权人可以选择留债、转股或换股。第二次债务重组,则是强制性全额债转股,没给债权人选择的空间。如果通过,融创的境外债将基本清零,开创行业"全额债转股"的先例、从"展期"转向"削债"。
神奇的是,这个方案竟然获得了超90%的支持率,就等法院批准落地了。这意味着,债主们要把融创欠的钱,变成融创的股票,未来涨跌都得自己扛。
对于融创,境内外债务都重组后,偿债压力将压降近700亿元,每年能省数十亿利息支出。
债权人其实也没多少选择,真要清盘,血本无归,转股还能博一把翻盘的机会。孙宏斌赌上身家,把他们拉上同一条船,都在博那个可能性。
从联想接班人到阶下囚,历经顺驰破产又创立融创,屡次跌倒又屡次站起来,这一次,孙宏斌能再上演“不死鸟”的传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