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融生活,焕发非遗时代光彩

易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历史上素有“南端北易”之称。

59岁的邹洪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30多年前,邹洪利是河北省易县防疫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制作砚台仅仅是他的一个业余爱好。但随着对易水砚的热情越燃越旺,他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

新华视点丨非遗新韵:传承中的焕新之路

然而,当时的邹洪利却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与之相伴的砚台用得自然也少。

作为应对,邹洪利对创作思路和手法进行了重塑,提升易水砚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新华视点丨非遗新韵:传承中的焕新之路

邹洪利的女儿邹天然,如今在父亲的指引下,正努力将易水砚“推”向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系列的全新尝试,让易砚产业迎来新机。

新华视点丨非遗新韵:传承中的焕新之路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