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缺乏官方数据的情况下衡量经济健康程度?若想在美国政府停摆期间估算其经济运行状况,不妨参考以下11个兼具严肃性与趣味性的指标。
图片来源:Illustration by Macy Sinreich for Forbes
原文标题:《从口红到薪资单:政府停摆期间数据缺位,投资者转向另类经济信号》
美国政府停摆已颇有些时日,目前仍无达成协议的迹象。预测市场显示,此次停摆最终可能持续30天甚至更久。与此同时,美国经济正从紧缩性货币政策向宽松方向转变,而官方数据的缺位,为判断当前美国经济的真实表现平添了难度。
数十万联邦政府工作人员被迫休假,另有许多人虽正常上班却拿不到薪水。小企业管理局(SBA)等机构已暂停提供贷款担保,切断了小企业至关重要的融资来源。不过对金融市场而言,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政府数据发布的全面停滞。美国劳工统计局已暂停发布包括月度就业数据在内的各类报告,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报告也推迟至 10月24日发布,比原定时间延后一周多。就算届时如期发布,也可能是拼凑而成的版本。
对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这无疑是个严峻问题。官方数据是他们衡量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情况的核心依据。失去这些数据,市场惯常使用的“指南针”便不复存在。
尽管存在各种替代指标,但没有任何一个能完全取代官方数据。除非共和党掌控的参议院在第八次尝试通过政府临时拨款法案时能获得60票支持,否则在可预见的未来,人们几乎只能依赖这些“另类”指标判断经济。
长期以来,有不少网站专门发布另类通胀数据。这些网站几乎一致声称通胀率高于官方数值,但它们的准确性可能并不不稳定。失业率数据也存在类似情况——许多“民间经济学家”始终认为真实失业率远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就连GDP也不乏质疑者,他们坚称,无论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给出何种数据,美国实际上都已陷入衰退。
就算你心中并未对官方数据疑窦丛生,也能发现另类指标的价值。就连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的艾伦·格林斯潘也有自己偏爱的另类经济指标。他认为,有个指标能比官方数据更早预示经济衰退或复苏,那就是男士内裤的销量。
另类经济指标多种多样,有些十分直观,比如私营部门薪资数据、消费者价格追踪指数,有些则颇为奇特,比如裙摆长度、口红销量、典当行活跃度。这些指标并非完美,而且如果你本就不信任官方数据,可能也很难认可它们的可靠性。但它们能起到“直觉校验”的作用,假如官方月度就业报告真如劳工统计局负责人建议的那样暂停发布,这种作用就更明显。官方数据出炉放缓时,这些替代指标能提供大致参考,而若官方数据与这些“奇葩”指标趋势一致,或许也能说明政府数据并非毫无依据。
但这里存在一个棘手问题:当有一个可靠的“基准”作为参照时,另类数据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这个基准,正是目前缺失或延迟发布的官方数据。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兰·肖勒(Ran Shorrer)指出,官方统计数据的最大优势在于“具备跨年度可比性”。若没有这个历史参照系来对比另类数据,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就很难判断这些另类指标是否仍有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全球机遇实验室(Global Opportunity Lab)与有效全球行动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Global Action)联合主任约书亚·布鲁门斯托克(Joshua Blumenstock)介绍道 ,经济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卢卡斯批判”——当经济体系发生变化时,过去依赖的变量关系可能会失效。布鲁门斯托克本人研究利用新型数据解决经济问题,他列举了“谷歌流感趋势”(Google Flu Trends)的 例子:谷歌在2008年开发了这个工具,通过分析搜索数据追踪流感暴发情况。工具初期效果良好,但随着搜索算法和媒体报道模式的变化,其预测逐渐失准:在108周的预测中,有100周高估了实际流感病例数。
这一切都说明,另类指标并非黄金标准,就像美国政府的数据也不是绝对真理一样。
本着这样的精神,下文列出一系列兼具严肃性与趣味性的指标,可用于对经济状况进行“合理性校验”。有些会得到你的认同,有些可能会让你大翻白眼,但不管是哪个指标,都需审慎看待。
1.ADP薪资数据
替代对象:非农就业人数、就业形势报告
薪资处理公司ADP每月发布私营部门就业增长报告,通常比劳工统计局的就业报告早两天发布,有时两者描绘的趋势也会出现差异。支持者认可该指标的原因是ADP的报告基于数百万员工的实际薪资数据,批评者则指出它未涵盖政府部门就业数据,采用的季节性调整方法与官方不同,且月度波动较大。因此,ADP数据与官方数据常有偏差,不过仍能提供就业市场的早期信号。目前其数据已受到密切关注,若官方就业数据暂停发布,其重要性还将进一步提升。
2.Truflation美国综合通胀指数
替代对象: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这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项目,通过整合多个来源的实时价格数据估算通胀水平。支持者看好其每日更新的频率,认为它不受官方统计方法影响,且避免了CPI数据的滞后性与修正问题。质疑者则指出该指数的数据来源不够透明,统计的一篮子商品与官方CPI不同,且读数往往高于CPI——这可能更多反映了所输入数据的差异,而非揭示了所谓的“真相”。另类CPI指数家族成员众多,类似的还有ShadowStats、Chapwood指数等,尤其受质疑官方数据的特定群体(比如黄金投资者)青睐。其准确性虽仍有争议,但作为“官方数据不可信”论调下的现代产物,仍不妨对其加以关注。
3.裙摆指数
替代对象:消费者信心、零售销售趋势
该指标的逻辑很简单:裙摆越短,经济状况越好;裙摆越长,经济越低迷。这一理论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在之后的多轮经济繁荣与衰退周期中曾多次被提及。虽说世间并无“裙摆长短统计局”提供相应数据,但仍可通过时尚杂志和谷歌搜索数据判断大致趋势。用它来衡量GDP显然牵强,但作为反映消费者信心的“情绪晴雨表”,其生命力却意外地持久。
4.夜间灯光与卫星图像
替代对象:地区GDP、工业产出
卫星图像能显示全球夜间的亮度,一般来说,亮度越高的区域,经济活动越活跃,研究人员已利用这一点来为那些统计体系不完善或数据不可靠的地方测算GDP增长。在美国,夜间灯光数据可用于交叉验证地区经济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部分私营企业会公开相关卫星图像,但解读这些图像需要一定专业知识。
5.《福布斯》奢华生活成本指数(CLEWI)
替代对象: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982年,《福布斯》开始追踪包括古驰乐福鞋、鱼子酱、私人飞机等在内的一篮子超奢华商品的价格,以衡量富豪群体面临的通胀水平——可以视之为“《福布斯》美国富豪榜版CPI”。2024年,该指数上涨4.7%,同期CPI涨幅则为2.9%。这个指数或许能让人一窥整体通胀趋势,再不济也能让人在看到自己不断上涨的食品支出时心里能好受些——毕竟它的涨幅通常比常规CPI还要高。
6.巨无霸指数
替代对象:消费者价格指数、食品通胀
《经济学人》自1986年起开始发布这一指数,最初是为了以轻松的方式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货币的购买力。在美国,巨无霸价格的变化可作为衡量食品通胀和整体物价趋势的粗略指标。它与CPI并非完美对应,却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方法,能让你在点餐时就感受到物价的变化。
7.Help Wanted OnLine指数
替代对象:职位空缺与劳动力流动调查报告(JOLTS)
互联网普及前,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The Conference Board)通过统计报纸招聘广告数量衡量就业市场活跃度。如今,该机构转而追踪在线职位空缺数据,不过你也可以自行在Indeed、领英(LinkedIn)、ZipRecruiter等平台上观察招聘趋势。该指数与劳工统计局的职位空缺数据趋势基本一致,但数据来源于私营部门,对不信任官方数据的人来说是个可行的替代选择。
8.口红效应
替代对象:消费者支出、非必需零售销售
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削减大额消费,但仍会购买小件奢侈之物放纵一把。雅诗兰黛集团创始人之子、已故亿万富豪莱纳德·兰黛(Leonard Lauder)发现经济衰退期间口红销量会上升,遂提出“口红效应”这一概念。化妆品行业的销售数据可作为衡量非必需消费支出和消费者情绪的替代指标。口红效应并非完美指标,因为有时流行趋势或爆款产品会掩盖真实的经济信号,但仍能反映消费模式的变化。
9.典当行指数
替代对象:家庭债务、消费者信用报告
典当物品的人增多,往往是家庭财务压力增大的信号。美国典当业协会(National Pawnbrokers Association)追踪部分行业数据,而FirstCash Holdings、EZCORP等大型典当连锁企业作为上市公司也会发布财报。典当行指数能间接反映家庭财务健康状况,尤其对低收入家庭而言参考价值更高,可将其视为“影子消费者信用指标”。
10.咖啡店指数
替代对象:消费者支出、劳动力参与率
该指数的逻辑是,咖啡店越繁忙,说明外出消费、通勤和社交的人越多。这一非官方指标既可衡量消费活动,也能反映重返办公室(RTO)的趋势。Square等支付处理公司有时会发布汇总消费数据,因而该指标具备一定“半官方”属性,但多数情况下,你最好还是亲自去咖啡店观察一下客流。和许多另类指标一样,它只能反映大致趋势,无法提供确凿结论。
11.男士内裤指数
替代对象:消费者支出、个人消费支出
格林斯潘对这一指标颇为推崇,其逻辑是:内裤是贴身衣物,外人看不到,因此手头拮据时,男性会推迟购买新内裤,直到旧内裤实在无法再穿为止。因此,当消费者财务压力增大时(或许是衰退前兆),男士内裤销量会下降,经济复苏时,销量则会回升。劳工统计局不追踪这一数据,但通过私营零售销售数据可大致了解情况。服装公司Hanesbrands的财报电话会议几乎就是获取该指标季度数据的唯一途径——不过这一渠道可能很快也要消失了:8月12日,该公司宣布被加拿大服装企业Gildan Activewear收购,交易价值22亿美元。
文:Brandon Kochkodin
翻译:Lemin
本文译自:
/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