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披露,美国空军正秘密推进一项可行性研究,计划以B-21隐身轰炸机为基础,研发一款可搭载数十枚空对空导弹的大型飞翼式隐身飞机。该机型被定位为“武器库飞机”,旨在增强美军在印太地区应对所谓高强度冲突的能力。那么,美国空军推出“武器库飞机”计划的主要考量是什么?该计划能否显著提升美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作战构想

B-21变身“空中导弹库”? 张学峰:该计划若要切实推进,还面临诸多挑战

资料图:美国空军B-1B轰炸机(来源:环球网)

军事观察员张学峰介绍,美军所谓“武器库飞机”的想法并非最近才出现。长期以来,美军一直希望发展一种既能大幅提升空中作战杀伤链效率,又能将美军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的作战模式。在此背景下,“武器库飞机”计划应运而生。

张学峰:最近曝光的美国空军“武器库飞机”概念,旨在通过大型空中平台发射空对空导弹,使其参与制空作战。此前,美国空军曾提出让B-1B轰炸机搭载并发射空对空导弹。因为B-1B属于超声速轰炸机,可以携带大量载荷,同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而美军最近提出的制空作战型“武器库飞机”,计划采用高亚声速飞翼平台作为空对空导弹的载机,特别是在B-21轰炸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使其具备空对空作战能力。

B-21本身具有较强的空战能力,航程远、有效载荷大,若为其配备空对空导弹,将有望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导弹库”。

战略动因

B-21变身“空中导弹库”? 张学峰:该计划若要切实推进,还面临诸多挑战

资料图:俄军防空雷达(来源:环球网)

谈到美国空军推出“武器库飞机”计划的原因,张学峰认为,其核心驱动力源于对印太地区“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环境的深度忧虑。美军认为,近年来,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军事大国在远程精确打击、反隐身雷达、高超声速武器及太空侦察体系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给美军带来了巨大压力。

张学峰:美国空军提出这一概念的重要前提在于,现代空战以超视距空战为主,即在双方战机尚未进入目视范围前,便已开始发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中,雷达探测距离、导弹射程及平台隐身能力非常重要。像“武器库飞机”这类大型平台,即便机动性差,也能有效参与到空战当中。

此外,美空军设想的未来主要作战区域也与该概念的诞生密切相关。美军设想的一个重要作战场景是在西太平洋与所谓的高端对手交战,届时它位于第一岛链的基地很可能在作战初期遭到打击并陷入瘫痪,美军战机将不得不从第一岛链以外的基地起飞,飞到西太平洋作战。

现实挑战

资料图:美国空军B-21轰炸机(来源:环球时报)

目前,“武器库飞机”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其核心系统大多停留在方案选择阶段。张学峰进一步指出,尽管美国空军的“武器库飞机”计划在战略需求与技术可行性方面具备一定吸引力,但若要切实推进,还面临诸多挑战。

张学峰:理论上,让B-21这类大型飞翼布局的隐身作战平台具备空对空作战能力并无技术瓶颈。但是,B-21的体型相较于B-2、B-1B等轰炸机更小,若让B-21携带大量空对空导弹,势必会削弱其对地打击能力,甚至可能影响美国空军的核威慑效能。按照美军部分官员的说法,这将导致美国轰炸机部队的规模低于最低作战需求。另一方面,携带多枚空对空导弹的B-21并不适合直接参与空战格斗,它是一种机动性较差的大型亚声速平台,且价格十分昂贵。

此外,若对手拥有较为完善的反隐身体系,在空战过程中,携带大量空对空导弹的B-21极易成为对方优先锁定与重点攻击的目标。由于其飞行速度慢,无法进行超声速飞行,在与敌方战斗机交锋时将陷入“打不过、逃不掉”的被动局面,作战风险极高。

当然,从理论上看,B-21这类隐身作战平台可携带大型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后方空域发射,但这种作战场景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于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