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太原市全面启动供热,较法定供热时间提前了12天。这份提前到来的温暖是如何保障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深入热力系统一线,从太原市集中供热调度中心到中继能源站,再到居民楼下的热力站,全程记录暖流从源头流向千家万户的每一站。
智慧大脑:调度中心精准控温
上午9时30分,在太原市集中供热调度中心,巨幅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来自全市各热力站点的数据。“各热电联产热源及自有热源厂有序升温,系统运行平稳!”太原热力集团总调度室副主任姬克丹介绍说,“太原市法定供热时间为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此次提前了12天。为确保供热平稳启动,太原热力集团前期做了充分准备:9月底完成供热系统注水,10月中旬完成系统冷态测试,目前正在进行系统调试。”
▲ 太原市集中供热调度中心的巨幅电子屏幕
“我们建立了与气象、环保部门的联动机制,实施日调度运行晨会制度,提升供热精细化管理水平。”姬克丹指出,整个系统需要2至3天缓慢升温、调节平衡,才能达到正常供热状态。
热力枢纽:能源站24小时输暖
上午10时,在太原市万柏林供热分公司中继能源站,机器轰鸣,大型循环泵正将热能输向四面八方。这里是太古供热项目的枢纽地带,承担着太原市近三分之一供热面积的隔压换热任务。
▲万柏林供热分公司中继能源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热网巡查
“我们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了管网注水工作;国庆期间,对太古供热系统进行了空载试验。”万柏林供热分公司高温网管理所副所长马俊介绍,目前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进行热网巡查和设备点检。
该能源站配备了高性能换热机组、大型循环泵和全自动补水系统,确保极端天气下的稳定供热。同时,组建了高标准热网应急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抢修车辆和设备,确保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
▲尖草坪供热分公司柴村片区怡馨苑热力站的工作人员记录供热数据
上午10时30分,在尖草坪供热分公司柴村片区怡馨苑热力站,记者感受到了温暖传递的“最后一百米”。这个热力站供热面积25万平方米,服务着1632户居民。
“我们尖草坪公司共有五个管理片区,热力站163座。”尖草坪供热分公司管理所所长李瑞峰介绍,公司于10月10日完成了管网及用户庭院管网注水,12日开始热力站冷运工作,目前各热力站已全面进入升温运行状态。
服务入户:千户居民享暖流
为保障今冬供热,太原热力集团组建了100个问题快处小组、10个“党员暖心服务队”,设立37个维抢修基地,确保突发事故30分钟到场处置。
“运行调度人员24小时监控系统、调节平衡;维修人员加强巡检保障管网安全;客服24小时在线。”姬克丹介绍,全体太原热力人将全力践行“辛苦我一人,温暖千万家”的精神。
对于供热初期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李瑞峰给出了专业建议:“用户应先检查出入口阀门是否开启,然后对暖气管进行排气操作,还可以在分水器上拆下滤网清洗。”
他还特别提醒:“最好不要将暖气片罩起来,这样会影响散热效果,室温会比正常情况下明显低2至3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