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何以敦煌·念念回响”敦煌文化艺术公益展正在紧张布展中,展厅的基础装修已于10月初全部完成。10月17日,随着“敦煌最美传奇窟220窟”的搭建,布展工作的关键性节点已经顺利迈过。
重点复制窟搭建基本完成
285窟被誉为“万神殿”,中西方神灵汇聚此窟,是上海市民念念不忘的重点复制窟;220窟被誉为“敦煌最美传奇窟”,四壁的唐代壁画精美绝伦,而且是1944年蜕去上层壁画之后才显露出来的。这两座复制窟的搭建,是整个布展工作的控制性工程。
220窟和285窟均为覆斗顶方形窟,其顶部如同倒扣的容器“斗”,顶部四披都是梯形,每一块梯形展板的吊运、组装都颇有难度,需要近十名工匠在上方和下方共同操作,人工托举、手动对位、彼此协作;顶部藻井的安装,更是需要精准测量、完美落位。绚烂壁画映衬之下,仿佛莫高窟的历代营建者穿越时空来到当下,小心翼翼地俯仰万千次,只为还原千年的洞窟梵境;更有人蹲在壁画旁轻轻拂去灰尘,如同对待新生的婴儿……
“莫高窟的壁画等了一千多年,而我们愿意为一次完美复现坚守无数个日夜”,布展者的一句话,袒露出传承千年的莫高匠心。
目前,除了第220窟、第285窟,第17、第3窟和“敦煌最大的中心塔柱窟第428窟”的搭建也已基本完成,静候万千观众的到来。
早中晚期依次展陈
文化艺术脉络清晰
据悉,本次“何以敦煌·念念回响”公益展将依次展示莫高窟早期、中期、晚期的代表性洞窟、壁画、彩塑等,分期明确,有利于观众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逐步了解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发展的流变。
莫高窟早期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其洞窟形制和壁画彩塑风格都具有强烈的西域与外来痕迹,题材内容以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禅修等为核心,构图饱满,色彩浓郁厚重,中原风格亦初显。本次展出的莫高窟早期壁画包括《出游四门》《沙弥守戒自杀》《须达拏太子本生》《摩诃萨埵舍身饲虎》等。
莫高窟中期主要指隋唐时期,其壁画彩塑恢弘大气,体现了世俗与理想的融合、艺术风格的中国化与成熟,构图均衡宏大,色彩体系空前丰富、金碧辉煌,题材以经变画、净土信仰和供养人等为主。本次展出的莫高窟中期壁画包括《十一面观音图》《说法图》《四飞天》等。
莫高窟晚期(五代、宋、西夏、元)壁画彩塑的风格,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多元融合、世俗化与宗教性并存的独特风格。本次展出的莫高窟晚期壁画包括《水月观音》《持梵夹菩萨》《欢喜金刚》等。
这种“早中晚期依次排布,文化艺术脉络清晰”的展陈方式,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内外观众“窥斑见豹”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各时期的特征。
上海市民念念不忘的展品复现
2024年的“何以敦煌”展览现场,曾经有很多上海观众追问“九色鹿来了吗”。这体现了上海市民对敦煌瑞兽九色鹿的热爱,也凸显了他们对敦煌文化艺术的深入了解。这种了解,源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片《九色鹿》,源自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敦煌牌琵琶,源自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的敦煌元素涂装,源自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敦煌女儿”樊锦诗作为上海人“择一事 终一生”守护敦煌的六十年……
据主办方介绍,敦煌九色鹿壁画《鹿王本生图》,这次终于来到上海!这是一幅长卷,其观看方式“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再看中间”很有特色,静候上海市民前往观展体验。另外,“敦煌最美菩萨”“敦煌最美的反弹琵琶舞”“神秘微笑的禅定佛”“东方维纳斯胁侍菩萨”等等,上海市民念念不忘的经典壁画彩塑也都来到本次展览现场。
除此之外,展览方还为上海观众准备了一个彩蛋——前次“何以敦煌”大展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展出的两身天王彩塑,将在本次“何以敦煌·念念回响”现场展出,威武雄壮的“北方多闻天王”与喜乐亲切的“南方增长天王”相视,正如粗犷悠远的敦煌与大气谦和的上海相遇,将为国内外观众带来怎样的千年互动、千年回响?
编辑:杨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