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午,深圳北站出站口上演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78岁的李爷爷(化名)突发脑梗晕倒,一对路过的夫妇第一时间跪地施救;车站工作人员快速响应、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及时到位、交警铁骑护航……15分钟的高效联动,成功将老人从生死线拉回。

10月20日下午,执着寻找近一个月后,李爷爷终于和救人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主管护师宗若愚,和体外循环室主管护师蒋宏凯见面,并为他们送上感谢锦旗。其女儿李女士也向医院寄去感谢信,还原这场温暖又惊险的救援,也让这对“深藏功与名”的护师夫妇走进公众视野。

跪地救人夫妇找到了!系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师侠侣”

获救者为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主管护师宗若愚、体外循环室主管护师蒋宏凯送上锦旗。通讯员供图

老人出站口突然晕倒,多路人马开启“生死竞速”

“列车到站后我连打8个电话都没人接,接到车站电话时,腿一下子就软了。”回忆起当天的经历,李女士仍心有余悸。9月20日11时34分,李爷爷从湖南衡阳乘坐高铁抵达深圳北站,打算给在深圳工作的独生女送家乡特产。李女士母亲两年前去世,父亲独自往返深湘两地已是常态,这次却突发意外。

监控画面清晰记录下救援全程:11时50分,李爷爷走到A2出站口;11时52分,李爷爷突然失去意识倒地;不到11时53分,深圳北站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一边维持秩序、疏散人群,一边紧急呼叫支援;11时56分,正准备出站走亲戚的蒋宏凯、宗若愚夫妇发现情况,立刻上前表明医护身份,轮流为老人做胸外按压;11时58分,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就位并使用。

跪地救人夫妇找到了!系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师侠侣”

深圳北站救援现场。通讯员供图

“按压前,老人已经无法唤醒,颈动脉无搏动,口唇瘀黑,情况很危急。”蒋宏凯回忆道,按压过程中,他们还从老人口中清出较多痰液,随后使用AED除颤一次,再继续按压;12时04分,救护车呼啸而至;12时07分,老人被平稳抬上救护车,随后交警铁骑一路开道,20分钟后顺利将老人送抵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护师夫妇施救后低调“隐身”,家属寻踪致谢揭开身份

经深圳当地医院诊断,李爷爷因颈椎动脉堵塞引发脑梗晕倒,好在救援及时,经过多日治疗后成功苏醒。如今,老人已能正常行走、沟通,甚至能打牌、做家务,几乎没有留下后遗症。“这真是一个奇迹!”李女士在感谢信中直言。怀揣着不尽的感激,李女士开始通过车站工作人员寻找那对跪地施救的夫妇。

起初,李女士联系上蒋宏凯时,对方始终不愿透露姓名和工作单位,就连她想寄一盒家乡月饼表达感谢也被婉拒。“我们没想到患者家属会如此执着地寻找我。见到老爷爷状态很好,没看到什么后遗症,我们感觉这是最好的感谢和礼物!”

跪地救人夫妇找到了!系广东省人民医院“护师侠侣”

救人者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通讯员供图

多方专业施救,展现一座城的应急能力

“平时在医院遇到抢救情况多,那天就是把工作中练熟的本领用上了。”面对赞誉,蒋宏凯夫妇始终保持低调。而这份“本能反应”的专业,背后是广东省人民医院数十年的学科积淀。据悉,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诞生于1958年,如今已是国内最负盛名的心血管病治疗中心之一:心外科年度手术量达7300余例,腔镜手术量超1100例,手术质量和围术期管理居国内顶尖水平;心内科复杂介入手术比例高,影响力辐射华南地区。正是这样的学科实力,培育出一批批兼具专业能力与医者仁心的医护人员。

值得关注的是,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仅1.2%,核心原因之一便是“黄金抢救时间(4-6分钟)内,现场能获得专业急救的患者极少”,此外医疗系统应急响应延迟也是国内院外心脏骤停生存率低的原因之一。

从车站工作人员的快速响应,到医护夫妇的专业施救,再到交警的一路护航,这场生死急救,不仅救回一位老人的生命,更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应急能力与温度,也让“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初心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