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与财政部长贝森特紧急飞赴马来西亚,准备与中方开启第五轮经贸磋商。这场谈判的结果将直接决定,中美领导人能否在即将到来的韩国APEC峰会实现面对面会晤。然而就在谈判桌尚未摆好之际,美方突然甩出一记"重拳",计划实施一项覆盖从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的全面出口禁令。这步棋究竟是真要切断供应链,还是谈判前的政治施压?
根据路透社披露的消息,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的这项新禁令堪称"无差别打击"。不同于以往针对特定产品的限制,这次采用的是类似拜登时期对俄实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只要产品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美国软件或技术,就可能被禁止出口中国。从芯片设计软件到工业控制系统,从发动机调试程序到航空电子设备,几乎所有高端制造业产品都可能被纳入管控范围。
"这简直是要把全球供应链连根拔起。"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半导体企业高管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直言。要知道,如今"几乎所有东西都使用美国软件制造",即便是欧洲空客的发动机,其调试程序也高度依赖美国技术。一旦禁令落地,首当其冲的将是苹果、波音这些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巨头。但诡异的是,美方官员在吹风时却刻意强调"这只是初步构想"。这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更是谈判前的心理战。毕竟美国股市已经给出负面反应,纳斯达克指数应声下跌,科技板块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美元。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已经说明这套"政治化管制"的把戏有多么不得人心。

面对美方这套"一边要谈,一边威胁"的把戏,中方这次没有再模糊处理。外交部和商务部接连发声,用前所未有的强硬语气指出:"这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商务部发言人特别强调,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始终依法实施,目的是完善自身体系、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绝非所谓的"针对性报复"。这番表态标志着中方谈判策略的重大转变。过去几年,即便面对美方加征关税的威胁,中方都保持着极大克制,始终通过正常沟通渠道回应。但这次美方明显触碰了底线,在谈判前夕用"核选项"级别的禁令相要挟,本质上是试图用不平等的方式逼迫中方让步。
中方显然看透了这套把戏。商务部在声明中明确指出,美方应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回到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暗藏深意,如果美方继续沉迷于"极限施压"的老套路,那么即便APEC峰会实现领导人会晤,也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果。
这场谈判前的攻防战,本质上是两种经贸理念的碰撞:美方试图用霸权逻辑维持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而中方则坚定捍卫多边贸易规则和自身发展权益。马来西亚谈判桌上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试图"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最终只会让所有人都付出代价。美国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或许正是给这场危险游戏敲响的警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