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世博园站最后一段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成,青岛地铁2号线二期工程迎来里程碑时刻:全线8座车站全部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这标志着这条连接李沧区东部与崂山区的交通大动脉迈入建设新阶段,为2026年年底通车筑牢根基。
历时两年10个月,啃下不少“硬骨头”
“每座车站都是一块‘硬骨头’,但我们啃下了!”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管理处李智慧介绍,在2号线二期线路建设中,参建单位攻坚克难,确保了线路建设的效率和品质“双提升”:汉川路站引入双轮铣槽机提升效率,提前3个月完成基坑开挖,主体封顶较原计划再提前3个月;下王埠站79根钢管柱安装精度控制在3毫米内;龙川路站提前20天完成主体封顶。全线6座明挖车站克服难题,4座提前封顶;2座暗挖车站通过信息化设计,缩短机械开挖循环时间达6小时。
从2022年11月龙川路站挖下“第一铲”,到2025年7月底世博园站封顶,这条线路用两年10个月的时间,书写了青岛地铁三期建设的“攻坚样本”。
据悉,最后封顶的世博园站位于松岭路与长水路交叉口,车站周边地形复杂、管线密集、紧邻交通干道与高架区间,施工难度极大。曾经,这里历时150天,在完成了主体开挖准备工作的同时,安全、快速完成了斜井153米的开挖任务,刷新了青铁速度。
世博园站为地下两层岛式暗挖车站,采用大跨单拱双层结构,混凝土墙面细腻光洁,这源于青岛地铁饰面高性能混凝土标准。为实现“不渗不漏、内实外美”的目标,青岛地铁联合中国铁建、山东大学成立科研班组,经10余次试验确定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首创了高分子复合模板周转达100次且成本减半;BIM+物联网平台实现全天候监控,20余项技术创新预计缩短工期1年;“拆模即复盘”制度推动管理精细化。
创出30余项“五小发明”
2号线二期工程通过班组建设,激发一线工人创新活力,深入践行“两进三环四管五保”一线工作法,涌现出多个明星班组:中铁十九局龙川路站开挖支护班组首创“小立法+二次分配”机制,成为集团首批样板班组;中国铁建大桥局03工区“卓越班组”获“2022年度全国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为青岛地铁首个获此殊荣的班组。
第一建设分公司将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清单与指标有效转变为班组小立法,通过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深化“小立法+二次分配”,将“参与式民主”贯彻到底。
下王埠站推行“小立法过程管控+单板制结果考核”双轨机制,激活班组内生动力,班组建立“拆模即复盘”制度,联合监理、商混站对每板混凝土开展48小时问题溯源,累计优化23项工艺参数;汉川路站班组工人在围护桩施工中,创新采用大护筒套小护筒工艺,配合除砂机清孔,既解决了沉渣和吊运下放难题,还省去多项施工环节,显著降低施工成本;东川路站班组工人首创“混凝土冷却管降温工艺”在青岛地铁车站首次应用,有效解决了混凝土裂缝现象;“恒温恒湿智能养护系统”让地铁车站主体也享有了与盾构管片同等的待遇……30余项“五小发明”从班组走向全线,全线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有效促进了新时代产业工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开工最快、封顶最早”,2号线“东延”未来可期
青岛地铁2号线二期全长8.9公里,设有下王埠、佛耳崖等8座车站,是青岛地铁三期首条全面启动土建施工、首条全线车站主体封顶的线路。
青岛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已开通运营7年,西延段也于去年年底开通。平均每天有近30万人乘坐的2号线,是青岛地铁名副其实的“骨干线”。而今,2号线二期这条地下长廊作为青岛地铁三期“开工最快、封顶最早”的线路,迎来了工程重大节点胜利,为明年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号线二期开通后,将西接2号线一期李村公园站,东联蓝谷快线世博园站,串联百通馨苑、春和景明等20余个社区,惠及沿线近10万居民。通车后将填补李沧东部轨道交通空白,实现与主城区15分钟快速通达,将为“轨道上的青岛”战略落下关键一子。
下一步,2号线二期工程将全力推进轨通、电通等关键节点,确保2026年高质量开通运营。
(半岛全媒体记者 马正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