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携手东北亚,开放赢未来。8月27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

  今年恰逢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创办20周年。作为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北亚经贸合作多年来持续深化,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东北亚各国客商齐聚长春,围绕产供链合作、培育新质生产力、扩大贸易投资等主题,以展促贸、以会促投,共同探索区域合作新路径、新模式。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稳量提质 共享东北亚发展机遇

  为准备本届博览会,来自吉林省珲春市的展商早早就忙碌起来,布置展位、组织货源。很多海内外客商对珲春进口的帝王蟹格外感兴趣。自2016年获批成为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后,珲春市凭借区位与物流优势,逐渐成为俄罗斯帝王蟹进入中国的“黄金通道”。

  “2024年珲春进口帝王蟹约150万只,货值达33.1亿元,占全国进口总量的80%以上。”珲春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孙居峰介绍,随着年内新口岸投用,过货量预计将提升3倍以上。

  一只帝王蟹的“跨境之旅”,正是东北亚经贸合作加速发展的生动缩影。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2024年9月19日,在吉林省珲春市,商家展示售卖的帝王蟹。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作为东北亚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本届东北亚博览会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千户企业参展,充分展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生机与潜力。

  贸易合作稳中有进——

  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汇集近60国商品,消费者现场体验,线上下单,保税仓直发;在俄罗斯莫斯科,5月举办的俄罗斯品牌商品“红场直播电商节”上,近6小时的直播活动总销售额超1亿元人民币……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这是2025年7月14日拍摄的长春兴隆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中国同东北亚国家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达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15%。中国长期保持东北亚五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韩国、日本分别位列中国第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投资合作持续深化——

  2024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双向投资金额超过70亿美元,投资合作领域逐步拓展至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新兴领域。

  本届博览会上,不少企业携最新研发成果亮相。深耕韩国市场的吉林依华渔具股份有限公司,除生产碳纤维鱼竿外,更借助国际投资合作加快新材料研发,将产品线拓展至滑雪杖、曲棍球杆等品类。“通过博览会平台,中国制造被更多人看见,我们开拓东北亚市场的信心更足了。”公司董事长安艳玉说。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这是2025年8月26日拍摄的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展馆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区域合作提质增效——

  汽笛长鸣,一列“长珲欧”班列满载汽车零部件等货物,缓缓驶出珲春铁路口岸,进入俄罗斯后驰骋向西,直抵欧洲……长春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玥说,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合作提供支撑,更好服务全球经济。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东北曾经的区位劣势正加速转变为向北开放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这里投资兴业,区域经贸合作持续升温。本届博览会上,中国贸促会将组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工商界代表团,出席博览会相关活动,组织经贸推介与对接交流,推动深化经贸务实合作。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融合升级 打造区域产业合作“稳定器”

  走进本届东北亚博览会首次设立的现代化产业馆,一汽、华为、大疆等企业集中设展,汽车、卫星、轨道交通、碳纤维、生物制药等领域新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展示产业焕新样本、新质生产力硬核成果、创新生态协同体系。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这是2025年8月26日拍摄的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吉林现代化产业展区。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加强产业对接、产供链合作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合作方向。

  商务部副部长鄢东表示,本届东北亚博览会更加聚焦产供链合作,将重点打造现代化产业馆,举办俄罗斯商务日、中韩(吉林)经贸交流会等活动,深化新能源、大健康、汽车等产业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中国同东北亚国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说,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有30家东北亚国家企业参展,一些区域内链主企业连续3年参展。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2025年7月14日,长春兴隆铁路口岸作业区内的吊装车将集装箱装载到卡车上。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产供链成为重要底座,助力东北亚区域产业合作再上新台阶。本届博览会上,来自俄罗斯、韩国、日本、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的7万余种品牌商品将在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会场内,系列配套活动搭建产业合作舞台。中日经贸交流活动暨氢能源产业对接会将邀请松下、三菱重工等多家日本企业参会,促进中日双方在氢能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和产业链构建上的合作;第四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吉林推介会暨签约仪式上,近10家吉林省企业将现场签约,积极拥抱全球供应链大舞台。

  会场外,企业不断拓展东北亚市场空间。在吉林化纤集团年产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一期项目产线,白色丝线如瀑布般流淌,机械臂抓取丝筒后精准放至全自动生产线上。“企业在东北亚纺织原料供应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享市场红利。”吉林化纤集团销售中心高级主管周志有说。

  “东北亚博览会不仅是一个展会,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放合作平台。它有效促进了产供链的深度对接与融合创新,催生出更多发展机遇。”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说。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优化机制 搭建合作发展多元平台

  26日,作为博览会的配套活动,“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在长春举办。各方在会上探讨加强东北亚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现场气氛热烈。

  “‘东北亚产业园区对话会’是中、蒙、韩、俄共同参与的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下的重要国际会议。”吉林省商务厅沿边开发开放处处长梁家铭介绍,本届对话会深入探讨多样化合作共建模式,探索建立区域性产业园区合作协调机制,同时引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议题,为深化新时代大图们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这是2025年8月26日拍摄的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东北亚经贸合作成果展区。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各具优势、结构互补,区域经济合作空间大、潜力足。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是中国同东北亚国家加强交流对话机制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持续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深入实施,大图们倡议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区域各经贸机制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东北亚博览会不仅是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更是深化人文交流互鉴的新纽带。

  作为本届博览会的特色展区,人参·梅花鹿专区以文化为媒,融合国画、竹简等元素还原长白山林下生态环境,展现吉林人参文化底蕴、梅花鹿产业优势。

  更加关注人文交流,是本届博览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本届博览会创新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设立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吉菜文化体验区等特色人文展区,进一步增进民间文化交往、深化多元文化交流、推动区域人文融合。

  东北亚国家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丰富的民间人文交流,是各国寻找合作“公约数”的重要动力。7月中旬,吉林省舒兰市举办别开生面的“中俄青年歌会”,吸引众多俄罗斯青年到访;在韩国,中国泡泡玛特公司的毛绒玩偶和钥匙扣火爆“出圈”;中日、中俄、中蒙游客“双向奔赴”,各国看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提供的巨大合作机遇。

  大道不孤,前程广阔。人们期待,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东北亚各国携手共话发展机遇,助力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携手开创东北亚新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举办之际

  文字记者:宗巍、王帆、孙鹏程

  海报设计:钱程

  统筹:陈炜伟、王帆、李安、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