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语
上门义剪。龙岗区委组织部供图
广场义剪。龙岗区委组织部供图
“以前想给卧床的儿子找个理发师上门不容易,现在在‘i龙岗’上预约,志愿者第二天就带着工具来了。”家住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银荷社区的一位阿姨,最近逢人便分享这份惊喜。
在银荷社区,活跃着一支备受赞誉的“贤达长者”义剪队。他们借助“i龙岗”虚拟社区平台,创新推出“提前预约+广场义剪+上门服务”模式,不仅把专业的剪发服务送到老人身边,更送去了家人般的温暖陪伴。
告别过去“贴通知、靠口传”的传统方式,“i龙岗”虚拟社区平台搭建起剪发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之桥。老人家属只需登录平台“精彩活动”板块,在线填写预约信息,详细备注老人的居住地址、身体状况和发型偏好,平台便会自动整合数据,生成一份清晰的“银发关爱地图”。
义剪队根据“关爱地图”分类施策,对行动便利的老人,安排在社区广场开展集中义剪;对高龄失能、卧床不起或居住在无电梯高层的老人,则专设“上门服务”通道,明确“固定服务日”,确保服务不遗漏、不重复。
截至目前,义剪队已开展义剪活动110场,惠及2750余人,用一把小小的剪刀,以“小切口”做实“大民生”,让虚拟平台的“数字温度”转化为老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义剪队的贴心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头等大事”,更在社区激荡起“爱心反哺”的新风尚。许多曾经的受助者或家属,主动报名加入义剪队,用行动回报温暖。
居民黄女士就深受感动。在一次陪同志愿者上门服务时,她亲眼看见了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的温情互动,大受触动,当即报名参加社区义剪培训,如今已成为团队骨干。
短短半年,辖区内主动参与培训的人数已超过30人。随着队伍壮大,义剪队的服务半径持续扩大,服务效率也显著提升。
依托虚拟平台的反馈机制,义剪服务不断优化升级。如今,志愿者上门已形成“问好、检测、修剪、洗护、陪聊”的“五件套”标准化流程。服务结束前,他们还会递上一张“微心愿便签”,细心记录老人需求,通过平台上传社区,由社区党委协调资源逐一落实。
银荷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i龙岗”为纽带,完善线上“点菜”模式,构建“需求发布—能人接单—积分累积—服务兑换”闭环机制。
通过虚拟平台这一有力工具,银荷社区正积极将更多服务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同时串联起义剪、送餐、居家护理等便民服务,不断完善配套,让困弱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有尊严、有温情的关怀,让点滴 “小确幸”真正沉淀为长久的 “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