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0日,贵州省老电影家专委会、贵州省文化传媒企业联合会·影视专业委员会以 “重温抗战经典电影,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爱国精神,为主题,在花溪板桥艺术村举办“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与会者通过电影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并聚焦贵州在抗战中的重要贡献,探讨如何通过影视创作讲好贵州抗战故事。

1、深化历史认知:通过电影赏析与研讨,加深与会人员对中国抗战历史,特别是贵州抗战史实的了解。

2、促进经验交流:汇聚老电影家及相关领域人士,分享抗战题材电影的创作经验与心得体会。

3、挖掘本土题材:重点研讨贵州抗战故事的影视化潜力,分析现状、找出空白,并探索新题材的开发路径。

4、激发爱国情怀: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对艺术的探讨,进一步激发全体与会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播红色文化。

会议认为,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通过电影艺术回望历史,具有特殊的意义。电影不仅是记录者,更是精神的传承者,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新时代贵州抗战题材影视创作贡献智慧。

与会者围绕四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一、抗战题材电影的当代价值与传播效果

大家一致认为,抗战题材电影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面临观众审美疲劳的挑战。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运用更现代的叙事手法、镜头语言和传播渠道,让年轻观众“看得进、记得住、有共鸣”,是当前创作的核心课题。当前短视频、流媒体、AI技术等为抗战故事的碎片化、趣味化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可以通过制作幕后花絮、历史知识点解读等内容,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再引导其观看完整影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二、贵州抗战故事的挖掘与创作

会议指出,贵州作为抗战的大后方,有着丰富的抗战史实,如图云关的国际援华医疗队、黔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无数民众的支前贡献、桐梓海军学校、浙江大学在湄潭、黔南抗战等。但相较于全国其它地区,贵州抗战题材的影视化作品数量偏少,影响力有限,许多动人的故事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与会者建议,首先从小切口入手,避免面面俱到,选择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个地点进行深度挖掘,以小见大,展现宏大历史。其次突出贵州特色:将贵州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风情融入故事中,打造具有“贵州印记”的抗战影视作品。第三注重人物塑造:塑造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英雄形象,避免脸谱化,让英雄人物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

电影剧本《水乡英豪》《图云关的红十字》《宁筑两巷》的编剧分享了抗战题材电影创作体会,他们谈到,创作过程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学习和精神洗礼。他们查阅了大量史料,走访了历史遗迹和相关人物后代,力求做到史实准确、情感真挚。《水乡英豪》展现了贵州水乡人民在敌后机智勇敢、保家卫国的故事,充满了地域特色和传奇色彩。《图云关的红十字》则聚焦国际主义精神,讲述了外国医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光辉事迹。《宁筑两巷》通过田静愚一家1937年抗战爆发后离开南京四条巷,沿武汉、长沙、桂林流亡到贵阳虎门巷的故事。描写了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团结民众,积极抗战,使田静愚从一个普通的商人转变成为抗战尽力尽为的爱国人士,真实的反映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历史事实。孔学堂书局出版这套电影剧本集,不仅是对贵州抗战文学创作的肯定,也为后续的影视改编提供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三、老电影人经验与对青年电影人的建议

老电影家们结合自身创作经历,强调了“尊重历史”是抗战题材创作的生命线。他们谈到,当年的创作条件艰苦,但创作态度极其严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真实。希望青年电影创作者打好基本功:要热爱电影艺术,扎实掌握编剧、导演、表演等基本功。深入生活,要走进历史、走进现实,从真实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守住初心,在市场化的浪潮中,要坚守艺术理想,不为迎合低俗趣味而放弃历史的庄严和艺术的品格。

会议对最近上映的《南京照相馆》《731》这两部电影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还回顾了抗战时期电影名人田汉、蔡楚生、胡蝶等在贵阳的情景。

陈跃康会长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高度评价了各位嘉宾的发言,认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富有建设性。他指出,本次会议达成了以下几点重要共识:

1、铭记历史是责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铭记抗战历史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2、电影是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电影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是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抗战精神的有效途径。

3、贵州抗战故事大有可为:贵州拥有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创作潜力巨大,值得深入挖掘。

4、需要代际传承与创新:希望老一代电影人的宝贵经验能薪火相传,同时鼓励年轻创作者勇于创新,用新时代的语境讲好老故事。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题材电影座谈会在贵阳召开

会议认为,希望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贵州乃至全国抗战题材影视创作的繁荣发展,让伟大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抗战题材电影创作的方向和重点,特别是聚焦贵州本土故事的重要性。加强了老中青电影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创作氛围,激发了灵感。与会人员普遍表示深受启发,为后续的创作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素材,愿为贵州抗战题材影视创作而努力。青年表演者现场模仿周恩来总理抗战时期在重庆的一次讲演。

这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交流,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它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抗战电影的价值,也让我们对如何拍出更多打动人心的新时代抗战作品,有了更深的思考。路还长,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希望未来,我们能拍出更多既有历史厚度,又有情感温度的好电影,让英雄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和传颂。

通讯员 陈常青

一审 韦伟

二审 余俊龙

三审 廖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