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的警灯划破风雨交加的夜空,编辑部的键盘声与窗外呼啸狂风呼应,而环卫工人则默默担忧着风灾后的街道——这是一座超大城市在“五停”令下的特殊夜晚。
9月23日,广州宣布实施“五停”措施。9月24日凌晨,广州静了下来。当公共交通停运、市民归家,这座城市的守护者却开始逆风而行——
医院急诊科里,护士长曾凤兰和同事步履匆匆;报社编辑部内,林圳和同事们在凌晨时分仍处理着稿件;而待命家中的环卫工朱师傅,已开始担忧风后满街的断枝淤泥。
医疗先锋
急诊科的不眠夜
9月23日,广州市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发布关于实施“五停”措施的通告。然而,医院作为抢险救灾和民生保障的前线,并未就此停下。
24日0时起,全市公共交通停运,除抢险和指挥车辆外,所有车辆停止上路。因此,不少医院都要求24日值班的医护人员于0时前回到岗位待命。
“23号上班的同事下班不回家,24号上班的同事提前回来,在值班房里面待命。”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急救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曾凤兰告诉记者,提前返岗,是担心24日凌晨没有交通工具,耽误上班,“加上风大雨大,从家里回医院也不安全。”
曾凤兰介绍,极端天气情况下,普通病人可能会减少,但是突发情况、外伤会增多,出车任务也会增加。截至记者发稿,广州市卫健委已发布通知,广州市各医疗机构在“五停”期间暂停普通门诊,但急诊科照常。曾凤兰表示,他们仍然保持24小时值班。
“急诊科的功能就是应对突发事件、急危重症抢救,我们习惯了。”简单跟记者聊了几句,曾凤兰就去忙着调整班表,为迎接台风做好准备。“先聊到这里。”她发来一个微笑的表情,随后继续投入工作。
台风天中,孕产妇、重症等患者牵动着不少人的心。23日下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主任丘峻朝接到通知后,立即回院调整好科室人员值班,并迅速为值班及留守人员预留休息的房间。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丘峻朝特意多安排7名护士值班增援产科住院部,这7名护士都在24日0时前带好生活用品返回医院。科室里,矿泉水、八宝粥、方便面等物资已备齐,孕妇车床、新生儿床也已备好,住院部的水电也不会断。
早在两天前(22日),广医五院产科就在孕妈微信群里发布通知,鼓励临近预产期有分娩先兆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孕妇提前入院待产、监护,避免因天气原因带来出行风险的增加,目前已有3名孕妈提前入院待产。
“今晚我在科室留守,与大家同在。”丘峻朝这样说道,随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检查各项细节。看到护士长发过来的照片里为孕产妇准备的水壶已经蓄满,他简单回复:“很好。”
新闻一线
媒体人的无声“迎战”
“定了!广州实施‘五停’!”
9月23日15时许,刚踏进办公室的羊城晚报要闻编辑部副主任林圳,手机屏幕亮起——羊城派客户端推送了这条最新消息。
“停运”是“五停”中关键一环:从24日0时起,全市地铁、公交停运,出租车、网约车也暂停服务,非抢险和指挥车辆一律不得上路。
“看来,今晚得住报社了。”林圳放下背包,语气平静。工作二十多年,他经历过不少台风,但这一次,直觉告诉他不一样。
凭着“新闻敏感”,在23日下午上班前,他已往包里塞了几件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品,“随时准备在行军床上过夜。”
本周正值林圳值夜班。他的任务,是带领编辑把记者白天采写的稿件“烹制成新闻大餐”——根据新闻价值分配版面,用版面语言传递信息轻重。
连续三天,“桦加沙”台风报道持续占据《羊城晚报》头版,并且篇幅一天比一天大。
全省防风工作会议召开、多地启动“五停”、应急响应升至最高级别……经手的一篇篇稿件,让林圳清晰感受到这场超强台风的压迫感:“这次非同小可。”
夜渐深,窗外风声渐紧,编辑部键盘声未停。
《广东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意味着什么?》《做足防御,是迎战巨灾的“唯一答案”》《防御“桦加沙”,广东已转移超37万人》……前方记者传来的稿件接连不断,林圳和同事逐字审校、排版、把关。
“我们下班常到凌晨一两点,遇上这种风雨交加的天气,打车更难。”他笑言,“但天上下刀子也得坚守——这是新闻人的职责。” 说罢,林圳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
快速、准确、权威地传递台风动态,便是新闻人对台风无声的“迎战”。
城市的美容师
环卫工人的牵挂与担忧
“看起来可以休息了,其实更放不下心。”当收到因为“五停”,第二天不用早起上班打扫卫生时,广州基层环卫工朱师傅没有为难得的“假期”而感到愉快。他希望广州这座城市,不因台风造成太大的破坏。
朱师傅告诉记者,以往他会天没亮就出门上班,在早高峰前已完成一轮打扫,市民朋友们开始上班前,已看到环卫工人的打扫成果。但在“五停”要求下,他和其他同事将在24日停工一天。
“台风过后,我们的工作压力更大。”朱师傅告诉记者,他记得2018年“山竹”台风影响下,广州不少树木倒塌或断枝;一些遭遇水浸的地方在水退过后,遗留不少淤泥垃圾。垃圾杂物遗留路面,造成交通堵塞。在“山竹”过后的近一周时间,朱师傅和广州不少环卫工人,都在高强度工作,努力清理台风为城市造成的创伤。欣慰的是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2018年中秋佳节即“山竹”登陆后约一周,广州便基本恢复原有面貌,大家可以安心过节。
“希望这回的台风,不要对城市造成大的破坏。”朱师傅告诉记者,一方面城市受到损伤将减轻,另一方面他和众多环卫工人兄弟姐妹不用高强度工作。但如果确实因台风导致环卫工作量大增,他也勇于面对。“希望市民朋友们,能够理解环卫工作的辛苦。”
统筹|记者 侯梦菲
文|记者 王沫依 侯梦菲 梁怿韬 朱嘉乐
图|记者 宋金峪 梁怿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