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科技加速渗透各行各业,无人智能已成为大众关注的核心话题。在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中,聚焦无人智能领域的无人智能馆,以“智能赋能・融合共赢”为主题,不仅为公众搭建了近距离了解前沿科技的桥梁,更通过50家企业带来的120余款先进技术产品,完整呈现了无人智能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的全链条实力,勾勒出未来无人智能作战与民生应用的发展新图景。

无人智能馆:从科幻照进现实

三大展区

构建无人智能体验闭环

作为长春航空展的“科技亮点阵地”,无人智能馆基于观众的体验逻辑,将展馆精心划分为“遇见·无人智能”“沉浸·感知现实”“共创·构想未来”三大展区。

其中“遇见·无人智能”展区聚焦基础认知构建,展示无人智能与生活的融合;“沉浸·感知现实”展区主打沉浸式体验,展示无人智能技术的实际应用;“共创·构想未来”展区立足前沿趋势,启发对无人智能发展方向的思考。

脑控无人机

现场意念操控的“黑科技”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沉浸·感知现实”展区中由空军军医大学、上海大学、空军工程大学三所院校共同研发的“脑控无人机系统”备受关注。这套系统打破了传统操控方式的边界,体验者只需佩戴一顶装有“脑电采集设备”的“帽子”,紧盯电脑屏幕上的“图形化界面”,便能通过“意念”控制前方无人机群完成起飞、升降、降落等一系列精准动作。神奇的交互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等待体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

“我们的系统通过实时采集8通道脑电信号,结合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高效检测、解析用户意图,可在多架无人机上实现精确脑控指令匹配与调度,进行无人机编队集群协同控制,具有低延迟和多机协同效率高的特点。”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王文介绍说,“这套系统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未来,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都有很好的使用场景。”

无创脑功能测评

六分钟解析脑心理状态

同样聚焦脑科学研究的一家参展企业,也带来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技术成果。其研发的无创脑功能测评系统,采用脑功能状态定量分析技术与便携式无创脑电传感技术,通过精细化人群脑电智能分析,结合正向推理验证与反向推理验证,全程仅需6分钟且无需答题,就能从脑功能状态指标中优化分析出多个脑心理状态指标,精准测评睡眠效率、焦虑抑郁程度、安全心理、行为心理等大脑功能状态。

“以前觉得‘脑机接口’是科幻小说中的故事,现在看到我们国家已经有专业的人员在研究,甚至还是无创的‘脑机接口’,觉得特别厉害。”市民黄先生体验过后激动地说,“在无人智能馆里,我看到了很多超出认知的技术成果,这让我对咱们国家无人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离线AI办公

体验数据安全新方案

不用联网也能使用AI?除了前沿的脑科学应用,在展馆内,一款名叫“智立方”的无需网络、单机应用的软硬件一体化个人AI办公助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软硬件一体化个人AI办公助手可提供AI智能写作解决方案,支持从构思到成稿的全流程,可根据主题帮助用户搭建文章大纲,提供对文章修改、润色等操作。“高隐私性是产品的核心优势,对于涉及涉密信息的单位来说,既能享受AI带来的办公效率提升,又能确保数据安全,因此在政企市场很受欢迎。”该公司负责人说。

产学研协同

勾勒智能未来图景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无人智能馆还汇聚了径向未哲、智谱华章、中恒景新、普宙科技、瞰天科技、上海特金等行业领军单位,他们带来的技术成果不仅代表了当前无人智能领域的最高水平,更通过产学研协同展示,展现了我国无人智能产业的完整生态链。

2025长春航空展无人智能馆亮相的产品和技术,不仅是一场科技成果的“集中阅兵”,更是一次无人智能技术走进大众的重要尝试。它让公众看到了无人智能从高精尖到接地气的多元价值,而展馆也为行业内的企业、院校搭建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优质平台,将为我国无人智能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尹霁虹/文 邢阳/图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