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八次复发!对于罹患“最棘手”类型肝癌的58岁深圳老板林祥(化名)而言,这曾是一场看似胜算渺茫的生命拉锯战。面对极易复发的“多结节性肝癌”,医生采用“瞄准镜”加“激光枪”式的介入超声微创技术,一次次为患者精准清除病灶,开辟了一条抗癌的“第三条路”。可喜的是,在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林祥已连续2年未出现复发。
忙碌老板查出“最棘手”肝癌
2006年,林祥在亲戚引荐下来到深圳,开办了一家小型洗涤厂。妻子在老家照料家庭,他独自在深拼搏,长期熬夜、身体透支,不幸罹患乙肝“大三阳”。经过治疗,病情虽趋稳定,但健康的隐患已然埋下。
十年弹指一挥间。2016年春节后,订单骤增,林祥忙得不可开交。一次,他突感头重脚轻、浑身发热,医院检查提示甲胎蛋白指数异常。他立刻前往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求诊,最终被确诊为“多结节性肝癌”——这是一种在肝脏内埋藏多处“恶之种子”、极易复发的棘手类型。
半年后复查,肝尾叶的肿瘤悄然增大一倍,手术迫在眉睫。手术切除了手掌大小的肝组织,其上附着拇指大的肿瘤。也正是这次手术,让林祥夫妇结识了当时中山三院超声科的许尔蛟医生。“许医生那时很年轻,清爽得像刚毕业的学生,但解释病情特别耐心、清楚。”林祥的妻子回忆。
为清除肝脏深处另外两个微小肿瘤结节,许尔蛟医生建议采用介入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术。他形象地比喻:“过去的超声检查如同只有‘瞄准镜’,能发现敌人却无法攻击。现在介入治疗,等于给瞄准镜配上了‘激光枪’,实现精准定位、瞬间灭活。”最终,仅通过一个针孔大小的入口,许医生精准“爆破”了隐患。
“肝内小结节就像‘小敌人’,冒一个打一个”
尽管初次治疗成功,但每隔两三个月的复查仍是心理煎熬。直到许尔蛟医生一番话,让林祥豁然开朗:“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病,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肝内的小结节就像‘小敌人’,它冒一个,我们就打一个!”这番话重塑了林祥的抗癌心态:积极治疗,与癌共存。此后数年,癌症虽数次复发,但林祥再未恐惧退缩。得益于消融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他甚至能自行驾车往返广深进行治疗,事业也未停摆。
2020年,好消息传来:作为引进人才,许尔蛟主任正式加盟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中大八院),并在深圳率先建立起独立的介入超声病房。“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治疗,太好了!”林祥感慨奔波的日子终于结束。
许尔蛟将建立独立介入超声病房写进了人才引进合同。他解释,以往介入治疗患者分散于外科病房,术后管理易脱节;拥有独立病区后,团队可实现从诊断、手术到康复的全流程、精细化管控,极大保障患者安全并提升医生综合能力。这一创新构想获医院及深圳市卫健委大力支持,短短三个月内便落地建成,规模位列全省第二。
精准抗癌开辟微创治疗的“第三条路”
在这个拥有12张床位的介入超声病区,“精准”是核心准则。借助超声融合成像等前沿技术,肝癌病灶显示率从70%提升至95%以上。医生操控消融针直捣病灶核心,实现对肿瘤的“微创外科级打击”,在彻底灭活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肝组织。
通过术前虚拟规划、术中实时导航、术后即刻评估“三部曲”,许尔蛟团队将肝癌局部复发率控制在5%-7%的低水平。尤其对复杂性肝癌的精准微创消融治疗,使早期肝癌一次性完全消融率高达99.4%,五年生存率达到81.7%,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更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传统手术,介入超声治疗费用仅为其约三分之一。该技术不仅适用于肝癌,还可广泛应用于肾、甲状腺、乳腺、子宫等实体肿瘤,其方案已被写入国际治疗指南。
如今,病区近三分之一患者来自大湾区乃至全国。许尔蛟表示:“我们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者开辟介于内科与外科之间的‘第三条路’,提供一个更精准、更微创的治疗选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韩成良 通讯员 深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