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联合国安理会在一场备受瞩目的投票中,再次引发全球关注。结果显示,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联手阻止了俄罗斯和中国提出的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的决议草案。这意味着,自2015年《伊朗核协议》以来,伊朗的制裁即将恢复,而这一切发生在美国退出该协议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国际挫折上。

这次投票的结果,令许多观察家感到不意外,但又感到深深的忧虑。中俄作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从一开始就积极推动延长制裁豁免,认为这可以为各方提供一个更为平和的谈判空间。可惜,现实却是只有两个穆斯林国家——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选择支持他们,最终提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

中俄没能在最后关头救下伊朗,联合国恢复制裁,哈梅内伊政权岌岌可危

中国代表傅聪对此深表遗憾,强调说:“伊朗核问题的崩溃可能会引发新的区域安全危机,这违背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不仅如此,俄罗斯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也毫不犹豫地指责西方国家的态度,称其“严重损害外交进程”。

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伊朗施加如此强烈的压力?根据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条款,若伊朗未能履行协议内容,制裁将被迅速恢复。而令人遗憾的是,自从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世界各国对伊朗的信任便开始急剧下降。过去6年中的60多份报告中,都详细列举了伊朗的核计划正在悄然进行,这使得全球核不扩散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同时,英法德等国将恢复制裁视为施加必要压力的手段,显然并未打算在短期内放弃对伊朗的强硬立场。

中俄没能在最后关头救下伊朗,联合国恢复制裁,哈梅内伊政权岌岌可危

这次制裁的恢复不仅是由于伊朗的核活动规模扩大,还包括对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合作的不配合。伊朗则反驳称,这是因为西方国家未能履行经济支持承诺,并在其身边不断施加军事压力。因此,这场博弈的核心,不仅是核武器的问题,更是国家信任与安全保障的较量。

随着制裁的重新生效,伊朗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压力都将显著加大。国内的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通货膨胀率超出40%,民众的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愤怒与不满情绪潜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此次制裁让石油出口收入可能再降30%,经济崩溃的风险正在逼近。如何应对日益高涨的民意,成为了哈梅内伊政权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哈梅内伊通过官方渠道谴责西方的“霸权行径”,声称将采取“一切必要回应措施”。不过,民间声音的分化开始显露出裂痕,改革派与强硬派之间围绕“应对策略”的争论愈发明显。改革派倾向于寻求与美国的直接对话,而强硬派则主张加大核能力以应对威胁。

中俄没能在最后关头救下伊朗,联合国恢复制裁,哈梅内伊政权岌岌可危

此次制裁的恢复不仅是针对伊朗的一次政治打击,更是对国际治理机制的深刻挑战。中俄重申,美西方在安理会的操作,已将联合国变成了“单边施压的工具”,这无疑削弱了全球多边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面对这种情况,未来是否还有重启谈判的可能性?中俄虽然在安理会的声音被压制,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一切皆有可能。虽然法国代表表示,“恢复制裁不意味着谈判终结”,但美国的对伊强硬立场、伊朗对“安全保障”的诉求,以及欧洲在两者间的协调能力,都成为了对谈判前景的严峻考验。

对于伊朗而言,未来的几个月无疑将是极具挑战性的时期。它必须在外部压力与内部动荡之间寻求平衡,同时探索与国际社会重新建立联系的可能性。而美西方与中俄之间的较量,势必将深刻影响中东地区的地缘格局以及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