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南政法)

为有效推动人民法庭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司法职能,协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商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参与“行业矛盾行业调、专业纠纷专业解”的解纷格局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分三批发布“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做实指导专业性行业性调解职能”典型案例暨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九)。

其中,海南省文昌市人民法院会文镇人民法庭“构建‘三化三全’物业纠纷化解防范体系”案例入选。

文昌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320号

海南省文昌法院会文人民法庭

构建“三化三全”物业纠纷化解防范体系

海南省文昌法院会文人民法庭聚焦物业纠纷化解领域,打造融合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与全联动、全方位、全领域的“三化三全”物业纠纷综合治理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安居样本”。

一、党建引领多元化共治,构建全联动治理体系

一是强化党建核心引领。制定《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推动物业纠纷实质性化解的工作方案》,以党建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开展支部结对联建、主题党日等特色党建活动。将涉纠纷社区党支部打造为“红色堡垒”,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解纷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法院主推、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为物业纠纷治理筑牢坚实基础。

二是创建多方联动机制。建立“法院+住建+镇街+社区”四方协作机制,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镇政府、社区居委会等部门紧密合作,针对涉案小区治理难题定期开展专题研判,先后向物业行业协会及企业发出2份司法建议书和7份法律风险提示书。针对某小区消防设施问题,联同居委会工作人员现场督导物业公司完成整改并通过验收,切实解决小区安全隐患。

三是延伸网格治理触角。依托“法庭+网格+物业”资源,创新建立“三端联动”机制。前端设立“特邀调解工作站”,由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多元解纷,力求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中端搭建“圆桌议事会”平台,组织业主、物业、社区代表等各方进行面对面协商,推动纠纷在诉中得到有效化解;末端强化整改回访,压实物业公司服务责任,从根源上减少纠纷的发生。

文昌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二、司法引领专业化支撑,构建全方位解纷体系

一是组建“解铃人”专业调解团队。组建一支由资深法官、党员干部、行业专家等8人组成的调解人才库,定期深入社区、物业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积极参与重大复杂案件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纠纷化解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编发类型化纠纷裁判指引。制发《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实质性化解“候鸟型”物业纠纷的意见》《充分发挥示范判决作用有效化解物业纠纷的意见》,系统总结物业纠纷案件特点、法律适用和裁判思路,建立示范判决机制,为化解同类纠纷提供科学参照。

三是搭建多方参与协商平台。召开物业纠纷专题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业主、律师、物业等11名代表共同参与,共商纠纷化解良策,激发基层治理动能。开展巡回审判,生动讲解纠纷解决途径,小区业主、物业服务人员200余人次旁听。

文昌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三、服务引领精细化管理,构建全领域自治体系

一是推动司法服务“聚点成面”多样化。深入5个大型涉诉小区开展调研,全面探究欠缴物业费等物业纠纷背后的深层原因,归纳出“责任混淆、服务缺位、权责失衡”的三重困境,形成了“以点带面,整体化解”的工作思路。发布典型案例5个,被18家权威媒体转发,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教育一方”的良好效果。

二是推动物业服务“量体裁衣”场景化。与物业企业、业主代表开展“圆桌会谈”,根据不同小区的特点和居民需求,推动物业公司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如推行“物业+养老”特色服务模式,为老年业主建立健康档案;引入智慧物业系统,实现15分钟报修快速响应;设立服务质量“红黑榜”,将业主评价与服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三是探索延伸服务“点单上菜”精准化。联合制作物业纠纷“十问十答”手册,解答业主关心的物业费缴纳、物业服务标准、公共区域管理、房屋维修等热点问题,向业主及物业人员发放120余册,引导业主理性维权。指导部分小区针对房屋漏水问题建立“三方会谈”机制,促使物业、社区与业主达成维修费用分担方案,成功破解小区难题。

文昌法院一案例入选!最高法发布第九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文昌法院

审校:曹飏

编辑:黄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