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报道
海外大单的突然终止,往往成为观察一家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隐秘窗口。
近期,海南华铁因35亿元大单突然中止而受到市场关注,类似地,永清环保(300187)一项2.7亿元的印尼光伏项目也从签约走向终止,同样引发投资者对“虚假合同”的质疑。
尽管永清环保在互动易平台回应称合同“真实合法”,终止源于“外部审批流程及项目配套条件衔接未达预期”,但这一回应仍难以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
从高调签约到悄然终止,高增长背后的财务隐忧
回溯该项目,2024年3月,永清环保公告其控股孙公司印尼德之清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印尼德信钢铁有限公司签署《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源管理协议》,预计总成本达2.7亿元。
协议规划了15年的合作期限,内容涵盖在印尼某园区的场地或屋顶建设光伏发电设施。
签约后,永清环保开展了包括现场勘测、方案设计在内的一系列前期工作,并于2024年8月披露了融资性保函申请进展,一切迹象表明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然而,在最新披露的2024年定期报告中,该合同却被标记为“终止”。
合同签署时的高调姿态与定期报告中的悄然终止,无疑是构成这次印尼项目争议的核心矛盾。
而从公司财务数据来看,若仅看利润表,永清环保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可圈可点。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71亿元,同比增长13.60%;扣非净利润3951.3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9.64%。这一数据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然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却揭示了不同的故事。
数据显示,公司流动比率仅0.81,速动比率0.79,现金比率更低至0.17,远低于0.25的安全线。这些数据表明,永清环保面临明显的短期偿债压力。
同时,公司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9.25%,达到4.5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12.84%。而第一大股东湖南永清环境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质押了其97.65%的持股,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财务风险暴露。
战略转向:从海外扩张到国内深耕
巧合的是,印尼项目的终止,恰逢永清环保明显收缩海外战线,聚焦国内市场的战略转型期。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和近期互动平台回复,永清环保正在调整其业务布局,深耕优势区域+聚焦核心业务+强化技术驱动。
记者注意到,公司将资源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湖南等国内重点区域;战略重心明确为“优质绿色能源资产运营管理”和“资源化循环经济”两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200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53.2%这一战略转向在财务数据上已初见成效。公司毛利率提升至31.47%,同比增长7.78%,显示业务质量有所改善。
同时,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280.16万元,尽管同比下降16.96%,但仍保持净流入状态。
行业普遍挑战,未来如何突破?
事实上,永清环保印尼项目的终止,反映了中国环保新能源企业出海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即审批风险、配套风险以及融资风险。具体体现在海外项目往往需经过当地复杂审批流程,基础设施不足常制约项目落地,跨境融资担保难度大、成本高。
从海南华铁到永清环保,大单中止现象凸显了海外项目执行的高不确定性。对于融资渠道相对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型上市公司而言,这类项目前期的投入可能成为沉重的财务负担。
当然,面对挑战,永清环保正构建新的发展叙事——“主业+技术”双轮驱动。一方面,公司夯实传统环保业务,衡阳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关键运营指标跻身全国同类型项目前列。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新兴领域,已成立杭州凌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建来自亚马逊、苹果等国际科技公司的人才团队,研发“AI+AR工业智能”平台。
永清环保在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上明确,将构建“AI+AR工业智能”新生态作为未来增长引擎。而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在保持财务稳健的同时,实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