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余晖
统计督察组已开始进驻地方。
据《天津日报》消息,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授权,国家统计局2025年常规统计督察第4统计督察组近日进驻天津市。担任督察组组长的是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毛盛勇。
10月16日,2025年常规统计督察动员部署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强调,要“始终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动真碰硬,增强督察的权威性震慑力”。
此次督察共派出12个督察组,自10月中旬起分别进驻天津市、吉林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甘肃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国资委。
统计造假,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能直接影响到宏观政策的科学性,干扰甚至误导宏观决策,更侵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老百姓常说的“数据注水”,背后往往是真实民生的被掩盖、被扭曲。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提到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统计督察,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统计法律法规、国家统计政令等情况。
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2个国务院部门开展首轮常规统计督察,实现了对省级地区党委和政府常规统计督察“全覆盖”,并在此后多次组织督察。
2022年7月,启动首次统计督察“回头看”,对5个省(市)和2个国务院部门开展统计督察“回头看”。
2023年7月,启动首次专项统计督察,对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等6省开展专项统计督察。
2023年11月,启动新一轮常规统计督察,对内蒙古、安徽、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6省(区)和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开展常规统计督察。
2024年11月,启动2024年常规统计督察,督察组进驻山西、辽宁、江苏、浙江、海南、重庆、宁夏和科学技术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然而,个别地区仍存在统计造假的现象。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在反馈2024年常规统计督察意见时指出了不少问题,包括“隐形和新型统计造假问题显现,干预统计工作现象仍有发生”“一些被检查企业(项目)统计数据不同程度失实”等。
统计造假为何屡治难绝?
究其根源,还是一些干部的政绩观出了偏差。有的人迷信“数字出官”,把统计数据当成个人晋升的“垫脚石”,不惜以身试法、虚构政绩。比如,江苏省委原副书记张敬华“为谋求个人进步搞经济数据造假”,青海省西宁市委原副书记、市长孔令栋也曾“脱离实际制定并强行要求完成经济指标任务,致使统计数据造假”。除此之外,统计法治意识薄弱、防范惩治力度不够,也为造假留下了空间。
此次督察将重点放在了防治统计造假责任落实、统计法定职责履行、统计数据真实性等。
在天津的会议上,毛盛勇提到,中央先后印发多部重要统计改革文件,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新修改统计法进一步严明防治统计造假责任,“这些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他说,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防治统计造假责任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明纪律,压实责任、督促落实,切实发挥督察“利器”作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