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技术进步相当快,尤其是国产100式坦克与100式支援战车亮相让人关注,乌克兰媒体《防务快报》在2025年10月16日的报道中惊讶地表示,中国的100式坦克研发中应用了俄乌战争中经验。
乌克兰媒体称,俄乌冲突打到现在已有3年多,快要4年整了,才发现中国已经从战场上学会了许多东西,现在才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真高明,100式坦克与100式支援战车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俄乌战争的经验。
100坦克从实战中学习,获得了很多关键经验
坦克作为现代地面作战中的主要装备,在俄乌战争中,坦克的应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坦克不再主要用于对付坦克,而是作为支援力量,进行自瞄射击的机动减少,更多的时候充当自行火炮的角色。
当俄乌战争中双方坦克从掩蔽位置进行间接瞄射击时,中国思考更多,于是有了100式坦克与100式支援战车的组成,推出全新的作战理念将这一理念升级超视距作战,配备无人机和雷达系统。
坦克间接射击?这不过就是我们的常态化日常训练
坦克当火力掩体的打法,可不是俄乌独创
坦克进行间接射击的关键就变成了如何引导射击,这一工作显得由无人机负责最为合适,无人机可以用于发现目标,与引导攻击。与100式坦克同时,列装的100式支援战车,直接将无人机列为标配装备。
未来坦克的远程间接火力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已采取行动,比起别人立足于现有装备的改进,完全是另一种思想。这是中国从俄乌战争中学来的东西,明显更高明。还有一点,美军还是没学会,美军对于坦克间接射击没有什么兴趣,压根不想对相关技术进行研发。
100式坦克的智能化把间接火力打击,提升了更高的层级
现代坦克受到威胁越来越多,单纯的“甲弹对抗”理念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100式坦克从外观看,没有过于厚重的装甲保护,其中乘员舱盖的装甲似乎非常薄,炮塔似乎只有表面防护,爆炸反应装甲仅在侧面存在,但是增加主动防护系统,在炮塔顶部安装了分成两组4联装发射装置。
按乌克兰媒体的说法,其设计类似于俄罗斯T-14坦克,又称“阿玛塔”的坦克,这个说法过于片面,两者只是部分理念相同,实际区别相当大。最大相同之处,两者都安装主动防御系统,但是差别相当大,安装方式不同,设计特点差异很大。其实,更大的同时是,有基于同一底盘的100式支援战车,与单纯发展一款作战平台的理念不一样。
100式坦克是我们对未来陆战思考的一份答卷
100式坦克放弃了厚重装甲,令其尺寸和重量明显下降,战斗全重不到35吨,与现有坦克相比,要轻了许多,这将带来机动性出现质的飞跃。现代坦克的战斗重量不断增加,带来的负面效果越来越大,100式坦克的出现,可能标志着未来坦克设计的进化。
由于装甲减少,100式坦克的防护性能都表现出一些显著特点,主动防御系统可以弥补其防御不足,并非唯一的手段,还有电子战系统等。其武器系统中,除了一门105毫米坦克炮外,还有一个遥控武器站,配置相当先进,只能想到的都配备上,明显可能用于对付无人机。至于100式支援战车,在武器系统在火控系统更为奢华,明显将防空,尤其是防无人机列为重点。
乌克兰媒体对中国装甲力量的发展有独特的关注
乌克兰媒体曾经对100式坦克的设计提出疑问,但是从俄乌实战经验看,100式坦克与100式支援战车的组合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坦克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不能再强调目视距离内的交战,必须在更远的距离上打击目标,有必须配备无人机;不再以坦克为首要目标,大口径坦克炮不再是必须的。
由于打击超视距才是重中之重,支援步兵作战成为重点,那么105毫米的坦克炮算不上缺点,反而可以借此降低战斗全重,提高战场上的机动能力。而且还有一点,在口径不提升,弹药必然要提升,必须确保能够击穿主流坦克的首上装甲。
主动防御只是100式的一个特点
坦克不再是主要威胁,无人机成为新的对手,防御手段不再局限于装甲,主动防御系统,电子干扰系统必须成为标配,拥有反无人机的遥控武器站也成了需求,加强对空中威胁的防御显理更为重要。
仅研发一个作战平台似乎不能满足要求,在同一个平台基础之上,开发两款不同的车辆显得有优势了,100式坦克与100式支援战车设计不同,重点也一样,可以实现相互弥补关系。前者更倾向于攻击,后者更倾向于防御。
100式坦克和100式支援车,是我们对未来陆战的最新答卷
这样的思路属于一种创新,适应未来的需求,不能再走旧路了,中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