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大劫案”受到全世界瞩目,不单是哪一国可能遭受的损失,而应该带来更为普遍的警示
□作者 徐立凡(专栏作家)
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遭盗窃,两座高安全级别展柜成为目标,共有8件具有“无法估量历史价值”的珠宝被盗,目前作案人员仍未被抓获。
据报道,嫌犯共有四人,其中两人身穿工人装及黄色反光背心伪装成施工人员,乘升降吊篮进入博物馆,另外两人各自驾驶摩托车接应。嫌犯疑似从塞纳河一侧施工区进入建筑后,使用切割工具打开展厅玻璃,进入阿波罗画廊盗走珠宝。整个作案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等安保人员稍后到达作案地点时,已经“人去楼空”。
↑嫌犯利用升降吊篮潜入卢浮宫。图据央视新闻
卢浮宫方面表示,嫌犯在逃离时遗弃了部分设备以及被盗的欧也妮皇后的王冠。这件王冠上面镶有1354颗钻石、1136颗玫瑰形宝石和56颗祖母绿。据消息人士透露,该王冠已处于“损坏”状态。
目前,巴黎检察院已就“有组织团伙盗窃”和“结伙实施犯罪”罪名立案调查,案件由巴黎警察局重案组在检方指导下侦办。法国总统马克龙当晚通过社交媒体发文,承诺追回失窃文物并将作案者绳之以法。
这起盗窃案不可谓不离奇,卢浮宫号称安保措施严格。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它是全世界人流量最大的博物馆,世界第一名画《蒙娜丽莎》便在此展出。此次被盗珠宝所处的阿波罗画廊,是博物馆内最具象征意义的展厅之一,展出法国王室珠宝及“王冠钻石”系列。该画廊在2019年经过重新布展,新增专用展柜,但仍没有阻止这起盗窃案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为何如此?
据美联社报道,曾有卢浮宫工作人员抱怨,游客量太大,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给安保带来了压力。工会说,游客太多,展厅也多,但安保人员太少。加之博物馆周边还有施工区、货运通道等,安全风险点较多。由此,给了作案人员假扮施工人员得手的机会。事发当天,现场安保人员的应对处置、馆内警报触发的机制也受到质疑。
从更大视野看,这场“卢浮宫大劫案”又一次暴露了法国文保存在的漏洞。难以想象,在这样一座著名的博物馆周围,嫌疑人自带升降梯并借此从卢浮宫外墙进入室内,整个流程竟能丝毫不被发觉。即便是属于正在维修的区域,也该有相应的人员隔离措施或增加值守人员,只能说明卢浮宫的安保体系存在疏漏。
事实上,这已是近两个月内法国博物馆遭遇的第三起盗窃案,而上一次卢浮宫发生失窃案件是在1998年,当时法国画家卡米耶·柯罗的一幅画作在白天被盗,至今仍未找回。
另一方面,被盗走的珠宝如此有名,嫌犯如何销赃?据报道,2022年5月,卢浮宫博物馆前馆长让-吕克·马蒂内因在任期间牵涉文物走私案,受到合谋欺诈和洗钱罪名指控。此案或显示,法国文物洗钱可能存在盗窃或造假文物-走私-拆卖-洗钱的链条,乃至“官黑勾结”现象。
近年来,法国财政状况糟糕,也会严重削弱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年法国预算赤字接近欧盟规定的3%上限的两倍,债务占GDP比率正逼近118%,在欧盟成员国中高居第三。今年5月有报道称,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多家法国知名博物馆计划自明年起,对非欧洲游客收取更高的门票价格,以改善法国文化机构普遍“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公共投入不足,会导致文保设施难以维持足够的安保能力。
1911年,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曾被一名意大利裱画工人盗走,三年后才被追回。如今要追回失窃的8件藏品自然更加困难,甚至嫌犯若为了方便销赃而拆解珠宝出售,那即便后续能追回,文物恐怕也会遭损毁,那将是对宝贵的文化遗产巨大的伤害。
这起“大劫案”受到全世界瞩目,不单是哪一国可能遭受的损失,而应该带来更为普遍的警示:全面检视排查各家博物馆可能存在的安保漏洞,对于文化文物遗产保护,一刻都松懈不得。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
编辑 赵瑜
审核 高升祥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