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盘了一个星期,开始变亮了”

“玉化成功了,冰透碧玺带碎冰”……

最近,“盘玉米”在社交平台上异军突起,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玉米——有的五彩斑斓,有的晶莹剔透。

价格炒到上万元!不少年轻人入坑:一"盘"不可收拾!

社交平台有很多网友分享“盘玉米”的成果(网络截屏)

就连部分生鲜电商都开始卖“文玩玉米”,还时不时断货。

价格炒到上万元!不少年轻人入坑:一"盘"不可收拾!

生鲜平台上的文玩玉米颇为热门,“手慢无”(网络截屏)

有消费者好奇,网上的那些玉石玉米照片是真的吗?平时食用的玉米可以通过“盘”变成玉石状吗?

“不是所有玉米都能盘。日常吃的甜玉米、糯玉米水分大、颗粒软,把玩的话容易发霉、掉粒。俗称‘文玩玉米’的玉米多为小众观赏型品种,这些玉米的共同特点是颗粒坚硬、密度高、果皮厚实而且颜色独特,但不适合食用。”某生鲜电商平台买手丁丁(化名)举例介绍,有的品种呈深黄色,颗粒饱满如玉石;有的则有透明质感,颗粒颜色从浅黄到深褐不等;还有的品种特点就是颗粒颜色多。

价格炒到上万元!不少年轻人入坑:一"盘"不可收拾!

不同品种的文玩玉米色彩有差异(采访对象供图)

随着“万物皆可盘”流行,专业玩家提醒,普通人更要提防价格陷阱。建议消费者注意价格水分。以文玩玉米为例,普通品种的“毛料”,即未经盘玩的原材料,售价在每根几元到十几元;经过初步处理的“半成品”玉米串,价格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也有部分颜色独特的“精品”玉米串,价格可达上千元,部分稀有品相甚至被炒到上万元,“但实话实说,文玩玉米就是图个好玩,对普通人来说,没必要追求高价,更不要听信什么‘收藏保值’。”

还要提醒的是,“盘”这个动作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把“盘玩”当成一种简单易行的“解压方式”。“盘玩”时,手指的反复摩挲、物件的触感反馈,确实能刺激手部神经,分散注意力,让人从焦虑情绪中脱离出来,达到“心理放松”的效果。但康复科医生表示,过于频繁的“盘”,也可能损害健康。

此外,“万物皆可盘”还要注意安全。比如,文玩玉米等天然材质在盘玩前和盘玩时,要彻底晾晒、消毒、及时清洁,避免发霉、滋生虫害等;孩子们选择的塑料盘串要注意材质、生产信息等,避免把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三无”产品或劣质产品。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