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补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瞬间变成致命“毒酒”!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位因误服自制药酒而命悬一线的患者。
55岁的陈先生平时喜欢民间偏方,觉得自制药酒能强身健体。他用常见的生草乌、生川乌泡制了一坛药酒。谁曾想,仅仅饮用了一两左右,很快就出现了心慌窒息、面部及四肢麻木、剧烈呕吐等严重症状。
家属见状,立即拨打120,陈先生被紧急送往东莞市中医院分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判断其为乌头类生物碱中毒,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面对凶险的毒情,医院急救团队立即启动紧急预案,争分夺秒展开全面救治。分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柳萍、主治医师方笑媚、住院医师卫劲沂等医护人员迅速集结,现场参与抢救:
一方面,通过补液扩容 +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等措施,全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另一方面,紧急进行洗胃、灌肠、导尿等操作,尽可能清除体内毒素。
入院时毒物鉴定
在分院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下,陈先生终于暂时脱离生命危险,被紧急转入分院重症医学科(ICU)继续治疗。
转入ICU后,陈柳萍发现陈先生仍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有频发室性早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病情依然急重。考虑到乌头碱中毒可能引起多脏器损伤,ICU团队立即通过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入血滤管,并实施血液灌流治疗,进一步滤出体内毒素,同时配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抑酸护胃、补液、利尿等一系列西医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渐趋于平稳。
重症医学科团队床边问诊
ICU团队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进行四诊合参。他们判断患者正处于“毒邪内陷,心神扰乱”阶段,病机为乌头大热大毒之邪内陷,扰及心神,壅滞中焦,流窜经络。针对这一病机,团队果断施以中医药干预:
中药口服: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合炙甘草汤(生地黄、麦冬、阿胶、麻仁、桂枝、炙甘草),旨在清热解毒、宁心安神,同时益气复脉,祛邪不忘扶正。
经治疗后复查的毒物含量
中医特色外治:
1.穴位贴敷: 将中药药末用蜂蜜调成糊状,敷于特定穴位,通过皮肤吸收和穴位刺激发挥双重作用。
2.耳穴压豆: 刺激耳廓上的心、交感、神门等穴位,宁心安神,调节心律。
3.中药灌肠: 选用大黄、芒硝等药物,通过中药保留灌肠,尽快排除毒素,减轻体内毒物负荷,达到通腑泄热、导泻排毒之效。
4.中药烫熨: 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神阙穴(肚脐)、关元穴以及四肢末端进行熨烫,利用热力和药力协同作用,温经通络、改善末梢循环。
经过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陈先生的病情持续好转,最终顺利转入普通病房,并最终康复出院!
【什么是乌头碱?为何如此致命?】
乌头碱(Aconitine)是一类存在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剧毒生物碱,常见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药材中。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这些药材经炮制后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等功效。但未经科学炮制或生用,其毒性成分极强,是导致中毒事件的常见诱因。
其毒性极强,堪称剧毒。0.2毫克即可引起中毒症状,3-5毫克就足以致人死亡,其毒性是砒霜的50倍。一颗生草乌 ≈ 5个成人致死量!
医生提醒,请务必远离未经科学炮制的药酒,如果对中药材的使用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师或药师,切勿盲目尝试,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