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福州10月21日电 (谢星宇)“目前福建省常住人口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5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7.14/10万、1.71‰、2.84‰,主要健康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平均水平。”21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闽红如是说。
发布会现场。实习生 郑舒尘摄
发布会上介绍,福建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目前,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99元。2024年卫生健康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9.3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同时,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持续扩容下沉、布局更趋均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5万个,医疗机构床位24.89万张,为全省4193万群众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五年来,福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稳居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首批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福建率先探索形成了以三明医改为代表的系列典型经验,并得到有效推广。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政府办医投入、医疗服务收费等政策持续完善,在全国率先推行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制,率先出台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管理办法。一系列暖心服务举措,如免陪照护、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先诊疗后付费”等广受群众好评,公立医院出院患者、门诊患者满意度分别位居全国第二、第三。
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方面,围绕“大病不出省”,在福州、厦门、泉州建设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在南平等其他设区市建设1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围绕“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全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实现地市全覆盖。通过加强市域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县域医学检验等“六大中心”基层辐射率达到90%,县(市)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基本标准;围绕“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实施薄弱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目前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医疗服务能力标准,全省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58.63%,比2020年提升2.37个百分点。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全省累计建设健康县区38个、健康促进医院242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居民健康素养达32.21%,实现14年稳步提升。福建探索开展全民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实施乙肝防治服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促进疾病防治关口前移。同时,率先将无责任主体尘肺病患者纳入医保门诊特殊病种待遇,切实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方面,福建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纳入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推动资源进一步向生育和家庭倾斜。在育儿补贴、住房、医疗、教育、生育保险、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全力推进“1+N”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连续多年将普惠托位建设纳入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建设普惠托育机构494个、普惠托位近5万个。目前,全省可提供托位约19.13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4.56个,有效满足群众的托育需求。
杨闽红表示,“十五五”期间,福建将持续深化医改,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更加均衡的人口发展体系,不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