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升龙”乍起,震惊四座。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联手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5500米处开展了一场名为《升龙》的艺术烟花项目。

捞舆 | 烟花“炸山”,一场“合规”的破坏何以发生?

现场视频显示,蔡国强通过火药爆破在山脊点燃三幕烟花,形成“升龙”动态景观,而这也迅速在舆论场中引发了另一场“爆破”——“造成的生态污染谁来买单”“不觉得艺术,只觉得破坏”等质疑集中出现。

捞舆 | 烟花“炸山”,一场“合规”的破坏何以发生?

尽管活动主办方声称使用了生物可降解材料,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但这种自我免责的声明,不但未能平息质疑,反而更加凸显其无知与傲慢——在生态脆弱区以爆破制造“艺术”,本身就是对自然极大的不尊重。

作为一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户外品牌,始祖鸟此番行为堪称自毁长城。这也警示其他户外品牌,无论过往的营销策略构建出多么高端的品牌形象,都抵不过一次真实发生的、对自然缺乏敬畏的“爆炸”。

艺术可以无界,但创作必须有界。尤其当艺术表达涉及生态环境,就必须接受严格的道德伦理审视。在绝对的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高原成了艺术家肆意挥洒的背景板,生态沦为品牌标榜自我的垫脚石,蔡国强和始祖鸟无法粉饰自己制造的混乱,也必须为背离生态底线和背刺“敬畏自然”品牌价值观的行为付出代价。

捞舆 | 烟花“炸山”,一场“合规”的破坏何以发生?

更需要追问的是,这样一场明显具有生态风险的烟花秀,到底是如何通过审批的?争议背后,“考虑不周”的显然不止蔡国强和始祖鸟。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面对公众“破坏生态”的质疑,又给出了“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的回应。

所谓的环保材料是否真正适用于高海拔生态系统?自说自话的修复行为会不会造成二次破坏?目前来说,围观群众没有看到公开、透明、可追溯的权威论证,一切都停留在“自说自话”的层面。程序合规在此时成为始祖鸟和当地有关部门共同的托词,却经不起事实与逻辑的推敲。

捞舆 | 烟花“炸山”,一场“合规”的破坏何以发生?

高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性,任何可能干扰自然生态的行为都应适用最严格的审查原则。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仅以“烟花使用了环保材料”为由,就豁免了重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忽略冲击波、噪音、化学残留、动植物干扰等潜在风险。如此“大开绿灯”,不仅缺乏科学严谨性,折射其在生态保护议题上的短视与迟钝,更暴露出监管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生态影响评估需要科学监测和数据支撑,不能仅凭肉眼观察就下结论。品牌方所谓“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在专业人士看来却是漏洞百出。无论是“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还是“燃放后……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等,都是品牌方的一面之词,监管部门若仅以此为依据作出“不破坏生态”的判断,则是一种程序上的失职。

堵住监管漏洞,和修复当地环境一样重要。“云端珠峰”9月21日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除了事件本身的定性定责,公众的一些疑问,如生态底线让步背后有无利益往来,环评缺失背后是否有失察失职等,也需有一个权威而明确的回应。

(大众新闻记者 赵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