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5日,在济南开幕的首届CCF中国计算艺术展上,一件逆向创作的AIGC作品《五千歲》成功出圈,成为全场焦点。其创作者,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闫景林。
逆向创作:让音乐带飞画面
与通常先有画面再配乐的流程完全相反,《五千歲》走了一条“叛逆”之路。创作者闫景林首先用AI音乐生成工具SUNO创作了一段充满空灵感的纯音乐,然后将这段音乐作为总指挥,驱动AI图像工具生成与之匹配的水墨视觉。
“就像是先有了文明的灵魂(音乐),再为它塑造身体(画面)。”闫景林这样形容她的创作过程。这种“声画联动”的创作手法并非一时兴起,背后是她扎实的积累——此前她已独立发行了3张AI音乐专辑,堪称AI音乐领域的资深玩家。
让五千年文明活起来:水墨DNA、榫卯太空站太酷了!
为什么要挑战“中华文明五千年”这么宏大的主题?闫景林的想法很直接:让古老的文明用最潮的方式和年轻人对话。
在《五千歲》中,看不到沉闷的解说,只有炫酷的视觉符号:星轨像毛笔字一样划过天空,山体裂开露出如甲骨文般的金色岩浆,传统榫卯结构竟重组成了未来太空站的骨架,长城则化作DNA双螺旋在星云中漂浮……这些脑洞大开的意象,都是AI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年轻化“翻译”。
“新技术不会颠覆传统,而是给它新的生命,就像水墨的意境,完全可以用算法的随机性玩出新的味道。”闫景林表示。
· 作品名:《五千歲》
· 创作者: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闫景林
· 技术亮点: 全流程AIGC,探索“先声后画”流程
· 风格: 水墨风格 × 科幻想象
· 展览信息: 即日起至9月25日在山东省科技馆首展,9月26日至10月23日移至山东艺术学院美术馆续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打卡,亲眼见证这场AI与五千年文明的超时空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