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反对者一直警告称,以色列如果不能解决与巴勒斯坦的冲突,终将因此面临一场“外交海啸”。9月26日,当内塔尼亚胡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演讲时,这一威胁显得无比真实与严峻。
9月26日,内塔尼亚胡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演讲
在演讲前,大批与会代表离场以示抗议。
内塔尼亚胡像是一位挑衅者,站在台上骂遍所有反对者。
他谴责那些原本支持以色列却又改变立场的国家,称它们“在有偏见的媒体、激进的伊斯兰选民和反犹太暴徒的压力下选择屈服”。他说:“当形势变得艰难时,你们就退缩了。”
他猛烈抨击那些对以色列采取经济、政治或法律措施的国家,称这些举动来自“软弱无能的领导人”——“宁可姑息邪恶,也不愿支持一个用勇敢士兵守护你们免受野蛮人侵害的国家”。
他还表示,各国急于承认巴勒斯坦向巴勒斯坦人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杀害犹太人能得到回报。”
内塔尼亚胡发表演讲时,大批与会代表离场以示抗议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并扣押数百名人质。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由此引发的国际压力已经蔓延到以色列社会的方方面面。欧洲国家威胁对以色列征收新关税,以色列人在海外旅游遭遇抗议和骚扰,以色列体育代表队也面临被国际赛事禁赛的风险。
最近一周,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都对以色列在加沙战争中的行为表示愤怒,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这个局面是以色列绝不愿看到的,也是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阻止但未能成功的。
哈马斯政治局委员、现任发言人加齐·哈马德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哈马斯发动的袭击为“巴勒斯坦建国事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巴勒斯坦总统、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则在25日联大演讲时,谴责哈马斯的行动。
9月22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联合国总部准备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举行会议
内塔尼亚胡并非第一次在联合国演讲中展现出挑衅姿态,他过去也常常如此。《纽约时报》称,这些演讲虽然发表在距以色列千里之外的场所,但针对的受众更多是以色列国内观众而非国际观众。
加沙战争一旦结束,几乎必然会引发以色列举行大选。对内塔尼亚胡来说,国内观众至关重要。他需要巩固来自右翼人士的支持,而这取决于他如何结束加沙战争。
“(被国外)孤立确实存在,但内塔尼亚胡盘算着,他的国内支持者更青睐对抗而非和解,”前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总司长埃利·格罗纳说,“他善于将来自国际社会的阻力转化为证据,向以色列人证明自己是唯一一个不会屈服的人。”
在格罗纳看来,内塔尼亚胡对承认巴勒斯坦的国家的抨击,同样具有特定的国内政治目的。“内塔尼亚胡正试图转移舆论焦点,他所传递的信号是,‘外界正迫使我结束战争,而我正阻止巴勒斯坦建国。’”
9月24日,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城向南逃窜
内塔尼亚胡联大演讲的核心是对巴勒斯坦建国主张的强烈反对。
他把“在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承认巴勒斯坦”比作“在9·11事件后允许基地组织在纽约附近建国”。
他向那些承认巴勒斯坦的西方领导人喊话:“以色列不会允许你们将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强加给我们。你们没有勇气直面敌视以色列的媒体和要求以色列血债血偿的反犹暴徒,但我们不会因此让自己的国家选择自杀。”
他特意强调,反对巴勒斯坦建国并非他个人或现政府的立场,而是“10·7事件”后绝大多数以色列人的共识。“这不是少数群体的观点,”他引用政治评论员的话称,“并非总理本人极端,也不是他被右翼极端政党挟持,而是超过90%的以色列民众都持这一立场。”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从国内政治视角来看,内塔尼亚胡聚焦于反对巴勒斯坦建国,或许预示着他未来将向选民抛出这一论调。
支持“两国方案”的以色列政策论坛首席政策官迈克尔·科普洛认为,内塔尼亚胡正在酝酿竞选主题,而对加沙战争的处理方式、以色列经济表现或与中东地区国家关系正常化等主题已无法助力其竞选。
科普洛表示:“内塔尼亚胡唯一想说的是,在抵制‘两国方案’方面,他的政敌都没有强大到能与世界抗衡。以色列人担心会被迫接受这个不想要的方案,而他将利用这种畏惧心理来竞选。”
哈马斯发布人质视频,以色列举行示威活动
内塔尼亚胡在演讲中没有提及的内容也同样值得注意。
他没有提及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一事,无论是全部吞并还是部分吞并。西岸被视为巴勒斯坦的核心地带,而内塔尼亚胡的右翼盟友一直敦促他彻底吞并此地区,以此作为对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的回应。
他也没有承诺结束加沙战争,仅在讲话中表示,“如果哈马斯接受我方要求,战争即刻就能结束”,并祈祷“早日取得胜利”。
特朗普已明确表示,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他对内塔尼亚胡迟迟未能结束加沙战争失去耐心,也对哈马斯拒绝释放所有人质感到不满。内塔尼亚胡一直将自己描绘成特朗普的同僚,但特朗普的这些话却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两人将于29日在白宫会晤,而特朗普能否说服内塔尼亚胡尽快停火,可能将决定局势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