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的诺福克基地见证了一场别致的退役仪式。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菲律宾海”号(USS Philippine Sea CG-58)正式告别战斗序列。这一生活了36年的海上巨兽,在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成了一个时间的见证者。然而,从退役舰艇到菲律宾议员的呼声,这一事件却暴露出南海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态势。
菲律宾海军的现状可谓不容乐观。按照国际标准,该国海军在东南亚地区的实力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中游偏下。根据相关数据,菲律宾海军的主力舰队包括2艘何塞·黎刹级、3艘汉密尔顿级、2艘浦项级和3艘孔雀级,其中最先进的也仅仅是从韩国购得的何塞·黎刹级护卫舰。这种2600吨级的舰艇,其火力配置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相较,差距明显。
如今,面对来自东南亚和南海区域的日益紧张局势,菲律宾海军自然渴望提升其战斗力。于是,有部分菲律宾议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希望美国将即将退役的“菲律宾海”号送给他们。这个提议引起了外界的震惊与关注。
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1万吨的导弹巡洋舰,“菲律宾海”号的确配备了多种强大的武器系统,诸如宙斯盾作战系统、122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以及各种导弹。然而,尽管其基本战斗力仍不容小觑,但面对现代海战的需求,这艘船的许多装备已经显得有些过时。
虽然它能够发射多种导弹,包括远程防空和对陆打击的“战斧”,但菲律宾海军的经济能力却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例如,仅就标准-2MR导弹来说,价格高达200万美元,而要为这艘舰艇填满这些导弹,所需的资金将高达2.4亿美金。考虑到菲律宾海军的年军费约为50亿美元,其余的军费更是难以支撑这样的重担。
舰上的雷达系统,AN/SPY-1B无源相控阵雷达,已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水平,无法与当今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抗衡;在面对新兴海军力量时,其战斗优势可能沦为历史的尘埃。
菲律宾与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历久弥新,历史上曾多次接受美国的退役舰艇。然而,现实是,菲律宾海军的保障体系根本无法支撑得起这样一艘万吨级的巨舰。即便美国愿意捐赠,菲律宾接不接得住,其实都是一个大问号。
对于菲律宾议员们似乎一厢情愿的期待,或许其中有些人心知肚明:获取这艘舰艇的背后,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向以及利益分配。在一个对海军建设投资有限的国家,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平衡政治利益与实际运营能力,成为了一道难题。
如此看来,一些菲律宾议员的提案亦可能带有个人的小算盘。毕竟,不少军火商和政治圈内的利益关系早已交织在一起。如果通过赠送巡洋舰,能在后续的弹药采购与维护上功巧立名目,那对某些人来说,绝对是个“名利双收”的好机会。
再者,菲律宾海军的整体实力不足以支持一艘现代万吨级战舰的运营与维护,例如舰载直升机的补给、设备的维修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长期以来,菲律宾海军对于海洋的战略布局更多依赖于抵抗而非主动进攻。
在南海这个复杂的棋盘上,菲律宾即使获得了“菲律宾海”号,也未必能改变现有的海权争夺格局。尽管该舰的火力名列前茅,但面临中国快速发展的海军力量,尤其是055型驱逐舰的崛起,相比之下,菲律宾的轻型海军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
归根结底,提升海军实力不仅仅是让一艘战舰“安家落户”,还需要配套设施、技术人员和持续的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菲律宾海军是否能真正驾驭这艘退役舰艇,依然是个天大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