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天,前线局势愈发胶着。原本不少人以为,冲突会随着外部援助和外交博弈慢慢冷却,没想到最近却突然迎来了剧烈变化。俄军这一次,算是实实在在地抓住了乌克兰的命门。对于基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打击,更像是一场“釜底抽薪”的危机。
消息传来,俄军对乌克兰实施了持续12个小时的大规模空袭,打击范围覆盖147个地区。乌克兰首都基辅首当其冲,扎波罗热、赫梅利尼茨基、苏梅、尼古拉耶夫等多地也遭受重击。这一轮空袭,俄军不光摧毁了乌军的无人机工厂和外国雇佣兵基地,更关键的是,俄军精准摧毁了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牵引变电站。
说到牵引变电站,很多人可能觉得没啥大不了,其实这才是乌军后勤的“命根子”。乌克兰的武器装备、火炮弹药,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之前俄军虽然不断破坏铁轨,但乌军总能很快修复,后勤补给还能维持。可这次,俄军把变电站炸瘫了,电气化铁路陷入停摆,火车开不动,前线的武器弹药就送不过去了。
乌军主力正被困在红军城、康斯坦丁洛夫卡、库皮扬斯克、红利曼等多条战线,需要持续弹药与补给,现在却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乌军能够坚持多久,真的是个未知数。整个乌军主力陷入绝境,这种局面可以说是“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了。
乌克兰高层当然不愿意坐以待毙。为了证明自己尚有一战之力,也为了向美西方盟友证明“我还能扛”,乌军又在赫尔松方向冒险发动渡河攻击。小分队冒死横渡第聂伯河,想在俄军控制的左岸建立桥头堡。
乌克兰损失了大量装备和兵力,欧洲援助也逐渐力不从心。前段时间,欧洲多个国家因为自身经济危机,已经减少甚至停止对乌援助。美国表面上还在支持,可国内高通胀、政治极化、移民问题严重,“内忧外患”让美政府分身乏术。
乌克兰的处境越来越被动。前线物资断供,后勤拉胯,渡河作战失败,盟友援助缩水,泽连斯基的压力山大。谁都明白,这样下去,乌军要想坚持下去,难度只会越来越大。
就在俄军步步紧逼之际,乌克兰却收到了一份“意外大礼”。乌总统泽连斯基高调宣布,一套以色列提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已经在乌克兰运行了一个月,今年秋天还将有两套新的“爱国者”系统移交。对于已经被俄军空袭折磨得喘不过气的乌克兰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爱国者”防空系统,原本是美国研发的,主要用于拦截导弹和飞机。以色列这次把自家升级版系统送给乌克兰,还不是“顺手人情”,而是精心布局。早在今年5月,就有消息称以色列会先把系统运到美国,再由美国转交给乌克兰,绕开了各种“技术限制”。美国还在推动德国、希腊转交自家库存,想让乌克兰的防空网“密不透风”。
这背后,其实是美国、以色列、德国多方合力的结果。乌克兰多次呼吁西方国家提供“爱国者”系统,如今终于盼来了真家伙。泽连斯基话里有话,“关于‘爱国者’,我不再多作说明”,显然是想把这张底牌留给战场“见招拆招”。
对于乌克兰来说,“爱国者”系统的到来,确实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空袭威胁。尤其是面对俄军的大批导弹、无人机袭击,升级后的防空网有望拦截更多目标,保护关键城市和基础设施。但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还要画个大大的问号。
毕竟,俄军的空袭手段多样,远程巡航导弹、滑翔炸弹、无人机攻击,层出不穷。而且,俄军已经开始针对乌克兰的防空阵地实施饱和打击。哪怕“爱国者”再强,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何况,俄军这次抓住了乌军的后勤命门,让大批主力部队断了补给,前线压力不是几套防空系统能解决的。
局势发展到现在,俄乌双方都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俄军虽然占据主动,打得乌军节节败退,但后勤压力、国际压力也不小。乌克兰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想靠西方援助稳住阵脚,结果后方援助缩水,前线危机重重。
西方国家表面上“团结”,实际上各怀心思。欧洲经济被拖累,美国则想借机敛财。俄罗斯虽然被制裁包围,但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所需装备。乌克兰处在风暴中心,成了“棋盘上的棋子”,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