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哥本哈根空气中弥漫着紧张。10月1日,这座北欧名城罕见地集结了欧盟27国所有领导人,会场外数千名警察巡逻,美国提供的反无人机装备严阵以待。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在记者会上的开场白定下基调:“我们正经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困难、最危险的局势。”这番话不是外交辞令,而是欧盟领导人的共同认知——一连串神秘无人机侵入丹麦领空导致机场关闭,让欧洲感觉战争不再遥远。

欧盟27国领导人全部到齐,要对俄罗斯拿出一个态度,到底是战是和,来到了最后的十字路口

俄罗斯被明确指认为唯一威胁。 弗雷泽里克森直言不讳:“只有一个国家准备威胁我们,那就是俄罗斯。”这种指名道姓的指控在欧盟层面相当罕见,标志着欧洲对俄认知的根本转变。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表态更显强硬,他警告“任何侵犯欧洲空域的行为都将面临报复”,并强调“根据战略模糊原则,没有任何可能性会被排除”。这种带有北约集体防御色彩的言论,让人联想到冷战最紧张时期的对峙语言。

欧洲的焦虑有具体指向。 近期丹麦和波兰领空频繁遭遇无人机侵入,虽然来源尚未有确凿公开证据,但欧盟高层已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莫斯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指出俄罗斯的目的是“试探我们”并“在社会上引起分裂与恐慌”。这种“混合战争”叙事正在成为欧盟安全政策的新指导思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对抗正在升级。

军事准备成为共识焦点。 峰会明确提出四大防务优先项目:太空防御、加强东翼防御、反导系统以及建立“反无人机屏障”。冯德莱恩宣布将建立新的国防技术联盟,推进《2030防务准备路线图》。这些举措显示欧盟正在从“软实力”联盟向“硬实力”联盟转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已筹措1500亿欧元贷款,其中1000亿欧元将专门用于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等“前线国家”的防御建设——这实际上是沿着俄罗斯边境构建一道新防线。

资金分配暗示战略重心东移。 巨额资金流向东欧国家不是偶然,它表明欧盟承认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对俄罗斯威胁的警告是正确的。这种地缘政治重心调整可能重塑欧盟内部权力平衡,传统上主导欧盟事务的西欧国家不得不更多倾听东欧成员的安全关切。俄乌冲突不仅改变了欧洲的安全环境,也在改变欧洲内部的政治生态。

乌克兰问题仍是试金石。 尽管和平前景渺茫,欧盟仍承诺加大对乌军事援助并提供长期资金。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被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激烈辩论——欧盟冻结了俄罗斯央行约2100亿欧元资产,现在考虑将其作为乌克兰贷款的担保。这种做法充满法律和政治风险,法国、德国等国反对直接没收资产,担心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和法律纠纷。比利时和卢森堡作为欧洲清算中心所在地,更是持保留态度。

利用冻结资产是一把双刃剑。 支持者认为这是让俄罗斯为战争损失买单的正义之举,批评者则警告这可能破坏国际金融体系信任基础。欧盟如果真的迈出这一步,将开创危险先例,促使其他国家担心自身海外资产安全而加速“去欧元化”。这个决定背后是欧盟在道德、法律与现实之间的艰难权衡。

欧盟27国领导人全部到齐,要对俄罗斯拿出一个态度,到底是战是和,来到了最后的十字路口

扩大问题暴露欧盟内部分歧。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再次明确反对乌克兰加入欧盟,尽管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提议用“合格多数投票”绕开匈牙利否决权。这种强行推进的做法可能进一步撕裂欧盟团结。乌克兰入盟问题已超越地缘政治考量,成为测试欧盟决策机制和团结度的试金石。东西欧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深刻分歧通过乌克兰议题持续发酵。

马克龙与特朗普的立场差异值得玩味。 马克龙强调“我们不会开火”,与特朗普更加强硬的表态形成微妙对比。这反映欧洲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时面临的根本困境:如何在不直接卷入战争的情况下展示决心。欧洲领导人明白,任何误判都可能使乌克兰战场扩大为欧洲大陆的全面冲突,因此他们在强硬言辞背后仍保持某种战略克制。

反无人机系统成为首要技术议题。 频繁的无人机入侵让欧洲意识到传统防空体系的漏洞。冯德莱恩强调反无人机系统将覆盖整个欧洲大陆,“包括欧洲南部”。这表明欧盟开始从整体安全角度考虑防御建设,而非仅仅关注东部边境。无人机这种非对称威胁正在推动欧洲防务理念的革新,从重视重型装备转向注重灵活、智能的防御系统。

欧洲正经历历史性转变。 从战后强调经济一体化、民事力量的身份,转向更加注重硬实力和地缘政治博弈的行为体。这种转变不是偶然,而是面对俄罗斯持续压力和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必然调整。欧盟领导人清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没有防务自主就没有战略自主。

哥本哈根峰会传递的信号明确而坚定。 欧洲不再幻想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而是准备进行长期对抗。虽然最终是战是和仍取决于多方互动,但欧洲显然正在为最坏情况做准备。这种准备既包括军事硬实力的提升,也包括经济韧性的构建和内部团结的维护。

欧洲安全格局正在重塑。 北欧最大机场因无人机威胁关闭,东欧国家获得千亿欧元防御资金,西欧大国讨论报复侵犯领空行为——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背后,是欧洲安全逻辑的根本变革。集体防御、威慑、前沿部署这些冷战词汇重新回到欧洲政治词典中。

欧盟27国领导人全部到齐,要对俄罗斯拿出一个态度,到底是战是和,来到了最后的十字路口

欧盟站在十字路口,但方向已渐清晰。 不是选择战争,而是准备应对战争;不是寻求对抗,而是不再回避对抗。这种转变的深远影响可能超越当前乌克兰危机,定义未来数十年的欧洲安全秩序。当德国、波兰、法国甚至乌克兰的安保力量共同守护哥本哈根会场时,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重新武装、重新结盟、重新定义威胁的欧洲正在诞生。

欧洲的重新武装不是回归民族国家军事对抗的老路,而是试图以联盟方式构建新安全架构。 这种探索既面临外部威胁挑战,也受制于内部团结考验。欧盟能否在危机中完成这种历史性转型,不仅关系欧洲自身命运,也将影响整个国际秩序走向。哥本哈根的秋日会议,可能成为未来历史书籍中记载的转折点——那一刻,欧洲终于从和平主义的梦想中醒来,面对地缘现实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