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1日,广东的小陈(化名)来到海南万宁一处冲浪俱乐部,开启自己学习冲浪的第一课。他和女友小娜在做了充分了解后,选择了这家冲浪俱乐部,想考一个冲浪证,没想到,仅仅是泳池中第一个动作的学习,就让他遭遇此生最大的“梦魇”。在基础上板的动作中,小陈感觉自己“闪”了一下腰,起初还能走回房间,但很快感觉腿麻、无力,瘫坐在地。小陈的腰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大小便无法自理,经司法鉴定为脊髓损伤A级,构成一级伤残。
小陈在救护车上的照片
近一年来,小陈在小娜的陪伴下辗转于广州的几家康复医院,每个月的医疗花费高达六七万元。小娜告诉记者,在小陈送医途中,她通过搜索文献发现了一种名为“冲浪者脊髓病”的罕见非创伤性脊髓病,但由于国内病例较少,也鲜有医院有相关研究,即便很多冲浪教练也闻所未闻。让她气愤的是,冲浪俱乐部在教学前并未进行风险告知,教学中也缺乏评估和保护,事发后仅派人了解情况,没有垫付相关医药费。小陈将俱乐部和教练告上法庭,索赔200余万。目前,海南万宁市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将择日开庭审理。
起诉状
学习冲浪第一课时
他下肢缓慢失去知觉
小娜告诉记者,她和小陈于去年9月底前往海口度假,通过某平台购买了“冲浪家”社区的“G2-零基础二星冲浪考证课(三天)”产品,每人2580元。“这个课程实际上是2天半,我们预约了10月1日开始。”小娜说,“我们想考一个冲浪证,肯定是选一个相对靠谱的冲浪机构,因为看到了他们的介绍,宣传在全世界有20多个教学点,身边也有朋友去学过,所以最终选择在这里。”两人上课前,还谨慎地了解了教练资质,看到教练是退役冲浪运动员,获得了水上体育总局颁发的教练证。
冲浪教练社媒上的自我介绍
小陈回忆,事发当天早上8点,一位教练来到营地带着他们共4位学员开始授课。第一节课是理论和下水,在讲授了一些冲浪的基本原理和术语后,教练开始带着他们到一旁的泳池进行训练。“基础的上板动作是在平地上进行示范的,看大家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开始涂防晒油下水。”小陈说,“下水后我是最后一个练的,具体动作就是趴在冲浪板上撑起上身,然后跳起来落在板上。”就在这时,他感觉自己“闪”了一下腰,背部一阵疼痛。在泳池边休息了约十分钟,他觉得情况并没有好转,便开始走回驻地,过程中他感到整个人很累,下肢没有力气。洗完澡后,他发现下肢已经逐渐失去知觉,从脚趾到腿都动不了了。
“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是没有做准备活动的,可能教练认为岸上的动作展示就已经算是准备活动,所以没有进行专业的拉伸和热身。”小娜还提到另一个细节,下水训练本来用的是初学者的冲浪板,宽大厚重,易于掌握,但有另一位学员控制不好,教练便把小陈的板要去,换给他一块窄而小的板,这无疑加剧了他上板所需要的肌肉力量和控制力。“我在板上站住时,教练看到还说,你挺厉害的,这个板不太好调整重心。”小陈说。
辗转多个医院确诊截瘫
司法鉴定造成一级伤残
事发当天,小陈瘫坐在房间里时,小娜赶紧在网上搜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情况可能不妙,各种症状都与“冲浪者脊髓病”相吻合。拨打120救护车后,他们被一同送往万宁市人民医院,做了CT检查。
医院影像学检查图片
医院影像学检查图片
看过CT影像后,小陈被医生告知需要做核磁检查,建议转往海口海南第二附属医院 。下午5点 14 分,海南第二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脊髓损伤”,晚上9点,核磁共振的结果显示无手术指征,没有出现骨折,怀疑是神经受损,属于罕见病,同样建议他们转去更高一级的医院。又辗转一夜后,他们在第二天凌晨乘救护车来到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陈被确诊为无骨折无脱位型脊髓损伤,进行了保守治疗。今年5月,他进行了司法鉴定,鉴定为脊髓损伤(ASIA 分级 A 级),构成一级伤残,误工期、护理期、营养期暂定为 24 个月,护理评级为大部分依赖。
教练回应:事发后学员自己加练
送医后不能排除既往原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冲浪家的陈教练,他承认去年的教学中确实遇到这样一起事故。“练习的过程中,他开始说有一点扭到了,我便及时让他在边上先歇着,意思是你稍微好一点了再开始继续练,然后我就带其他学员去了。”陈教练说,“出状况大约是距离下课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整个课程结束完,到出门之前,他都是很正常的一个状态。”
陈教练介绍,第一堂课并没有做一些比较大幅度的动作,讲解过程中的练习动作也是充当热身的一个作用。“我在带别的学员时,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自己又开始继续练习了。”陈教练说,自己和俱乐部是劳务关系,具体承担什么责任要看法院怎么说。“我们没有要推卸责任的意思。”
陈教练还向记者介绍,目前这种“冲浪者脊髓病”在国内的病例不超过5个,所以对其了解也比较少。“我们把他送到医院后,医生曾经问过有没有按时吃药,所以可能存在既往病史,也可能是导致受伤的原因之一,目前不好判断是由这个冲浪动作造成。”记者随后致电冲浪家社区,对方听闻是记者后挂断了电话。
未收到任何医药费赔偿
向法院起诉赔偿274万余元
小娜告诉记者,事发后她一直都在为小陈四处求医,不少医生都表示现在已经处于稳定期,时间比较长了,只能保持身体机能不萎缩。“我们在就医过程中做了很多检查,本身血管没有问题,也不是脊髓炎,一系列检查结果排除了自身存在问题的可能。很多人和我说等等看有什么前沿科技能够治疗吧,但我们还是希望多多尝试,不放弃康复的希望。”
小陈原本爱好运动,喜欢滑雪等户外活动
小娜说,近一年来本没有想过如何发声,但现在还是想为小陈的遭遇讨一个说法。“他们一开始就说不会逃避责任,当时我还在想,公司高层会不会来跟我们沟通,结果什么也没有。”小娜说,虽然他们也一直在跟进,但是并不愿垫付医药费,只是说要等一个明确的结果再来谈赔付的事情,所以她和小陈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事发时,小娜在微信上与冲浪俱乐部工作人员沟通
于是小陈请律师写了诉状,将冲浪俱乐部和法人告上法庭,9月1日,海南万宁市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将择日开庭。记者在起诉状上看到,原告认为,被告作为提供有偿冲浪考证课程的培训服务方和案涉冲浪场地的经营者,教练陈某某作为培训服务实际提供者,在培训开始前,未充分进行风险告知,未对学员的体能、体质、体重等进行分类,未评估学员个体与冲浪运动的适配度;培训过程中未提供适配的培训设备(冲浪板),未充分热身便指示原告直接进行高强度、高危险性的起板动作致使原告受伤;当原告已明确告知不适后,未采取任何针对性防护措施,并要求其继续训练导致原告损伤加重;在原告报告受伤后明显无与伤情严重程度匹配的应急方案,亦未正确提供就医指导使原告延误就诊专业医院,最终导致原告伤残的严重后果,存在明显过错。要求两位被告赔偿原告医药费、后续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住院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共计人民币200余万元。
起诉的同时,小娜把小陈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上,主要想做相关知识的科普。“我发现国内冲浪教练对这一风险认识都不足,还有人是第一次听说。”小娜表示,自己也不想把这件事放在一个医疗事故或者纠纷的角度来看,只是希望媒体报道后,更多冲浪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爱好者越来越多,虽然发病几率低,但是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很沉重的打击。希望大家能去更好地筛选冲浪机构,或者促进对行业进行新的规范,让这个事情可以变得更好一些。”
过伸性脊髓病在冲浪、下腰过程易发生
国内训练体系缺乏足够认识
记者从一篇国外的研究文章中看到,研究估计“冲浪者脊髓病”的发病率从每1000小时最低2.2次到最高6.6次不等。就在小陈瘫痪后10天,一篇《急性脊髓过伸性损伤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的文章发表在国内的专业期刊上,其中提到“急性过伸性脊髓病,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冲浪者脊髓病时有发生,但急诊医师对该病还缺乏足够的认识。鉴于急性过伸性脊髓病容易出现截瘫致残,诊断准确率、低,容易误诊漏诊,提高识别率和警惕性成为共识。”
研究文章中对初学者“冲浪者脊髓病”动作的示意图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王红星主任告诉记者,所谓的“冲浪者脊髓病”某实际上是特定动作导致脊髓过伸性的损伤。“比如说小孩做下腰动作、后空翻、冲浪,还有车辆发生追尾,都有可能发生。”王主任说,通常来说胸段以上的功能正常,表现出来的就是下肢瘫痪,大小便问题。
“这种损伤的机制,目前比较认可的原因是和血管有关系,弯折导致椎管提及见效,造成脊髓的一过性的压迫,脊髓供血不足,往往是缺血性导致的。”王主任介绍,也有些人可能存在隐匿性的血管异常,不做这些动作一辈子没事如果做了就会激活出来。在预防上,王主任认为很难。“因为其实血栓很细,我们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不可能每个人都做一个血管的造影,其实有点类似脑血管。”
王主任认为,如果平时有颈部疼痛和腰背部的疼痛,在做相应的运动的时候,就要特别留心。“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专业的指导下做这种危险动作,不要超出我们生理功能范围内的这些风险的动作。”如说发生有下肢无力,麻木,或者失去知觉等情况,这个时候就不要去搬来搬抱来抱去,就躺在平地上等着救援,因为有可能一个不当的动作让它会加重。早期的恰当地处理,再加上积极的治疗很重要,早期对神经的保护对减少神经损伤的程度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后期就比较麻烦,因为脊髓无法再生。”
小陈在进行康复治疗
记者还采访到了澳洲冲浪训练体系ASI(academy of surfing instructors)中国负责人赵先生,他告诉记者,该体系已有23年历史,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是适应性最广泛的训练体系。“这个案例在过内可能网上都搜不到,但是国际上已经发生很多起了,并不新鲜。”赵先生介绍,在这一国际训练体系中,初学者首先会被要求签署课程参与声明和安全声明两份协议,其中提到了几乎所有可以预见到的风险以及相关规范。“同时,规范来说应该询问学员的伤病史,在下水前需要做一个背部压力测试,以犬式姿态保持10秒钟,如果出现手麻脚麻或者刺痛,那么你可能不适合去做这样一项运动,或者有针对地进行防范。”
实习生 孙舒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万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