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男子张强(化名)因左眼睛反复出现红、痛、视物模糊等情况,被诊断为角膜炎。今年8月,张强轻信童子尿、母乳等滴眼偏方,导致左眼角膜大穿孔,曾陷入黑暗之中。
9月26日,记者从张强就诊的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了解到,张强经角膜移植手术已控制感染,眼球得以保住,目前情况稳定,后续还需复诊治疗。
老人用童子尿、母乳滴眼睛
今年63岁的张强,3年前被诊断为角膜炎后便四处求医。其间,眼睛问题得到缓解,但没有治愈。今年8月,他感觉左眼有些难受,怀疑角膜炎复发。听村里人说,用童子尿、母乳来滴眼睛可缓解症状,他便抱着尝试心态使用了,不料眼睛视力模糊加重,仅仅几天时间,他的眼睛变得更红、疼痛加剧。
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张强左眼突然涌出夹杂果冻状组织的血泪,随后左眼陷入黑暗,他紧急前往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
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角膜病专家黄明海检查介绍:“患者流出的一股热泪,就是眼角膜穿孔之后眼内容物脱出,他的眼角膜有大半面积被感染,如果进一步发展,眼球将保不住。”
由于张强本身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医院组织专家会诊后,通过实施角膜移植手术等方式,成功保住其眼球。黄明海表示,张强此前做过白内障手术,就诊时已无光感,后续需复查复诊,如果患者情况恢复得不错,保住眼睛后还有看得见的希望。
医生提醒:勿轻信偏方
黄明海透露,他接诊过不少患者,采用偏方、土方自行治疗眼睛。除了童子尿、母乳外,还有患者曾用青蛙皮、未经处理的山草药等来敷眼睛。
“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器官,很脆弱,不能用这些没经过科学验证的方式来治疗。”黄明海说。以童子尿为例,未经处理过的尿液本身就是人体代谢废物,青蛙皮、未经处理的山草药等土方中可能含有不少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敷眼或滴眼睛后这些病原体会趁机侵入本来就脆弱受损的角膜,导致眼角膜感染。
黄明海提醒,进入秋季后,预计感染性角膜炎的患者会明显增加,这类角膜炎大多数是由外物损伤眼睛后诱发的感染,像是收稻谷、收甘蔗等,容易有植物性异物进入或刮伤眼睛。一旦觉得有异物入眼或刮伤眼睛,应当尽早前往医院进行处理。如果进行户外作业,建议佩戴护目镜,保护好眼睛。
哪些行为会损害眼健康?
如何科学护眼?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然而很多日常行为却在悄悄伤害着眼睛。让我们一起了解哪些行为会伤害眼睛,学会科学正确护眼。
错误行为1: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闲暇时,爱刷手机的你有没有发现,几个小时一晃眼就过去了,但你的眼睛却没有得到放松,反而更加酸胀、疲劳。
为了看清近处,眼睛的睫状肌会持续收缩调节焦点,过久的收缩可能导致眼部酸胀、视力模糊、流泪,甚至头痛等视疲劳症状,还会加速近视进展。同时,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容易导致眼干、眼痒,眼部出现烧灼感、异物感等干眼症状。
正确做法:牢记“20-20-20”护眼法则,即面对电子屏幕或者近距离(眼前40厘米内)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距离,眺望至少20秒。
错误行为2:昏暗环境下用眼
关灯看电视、躲在被窝里刷手机,是许多人的“睡前仪式”。这个仪式可会让“摸黑加班”的眼睛累够呛。
昏暗环境下注视亮屏,睫状肌会更容易疲劳,同时还会造成褪黑素释放减少,导致睡眠延迟和睡眠质量下降。
正确做法:避免关灯玩手机或看电视,尤其是睡前1小时;夜间工作或学习时,尽量使用4000K色温护眼灯,同时也要打开房间的照明灯。
错误行为3:坐车时刷手机或看书
坐车时刷手机或看书是我们通勤时消磨时间的常见动作,但这给眼睛增加了负担。
视线中央不断摇晃的手机或书本,余光中飞驰而过的街景,这些都会让睫状肌在收缩与放松中反复横跳,迅速引起视疲劳,还容易导致晕车。
正确做法:避免坐车时近距离用眼,可以改成听歌或闭目养神。
错误行为4:反复揉眼睛
不论是小朋友还是大朋友,感到眼睛干、痒时,都会忍不住揉两下。揉完之后,眼睛暂时舒服了,眼球却可能因为局部的机械刺激引发炎症,容易导致眼睛越揉越痒、越干、越红。
揉眼时,手上还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增加眼睛感染疾病的风险,导致结膜炎、麦粒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针眼”。
正确做法:勤洗手、勤剪指甲,保证手部卫生;眼睛干痒时,可适当使用毛巾冷敷;及时就医,使用对症药物缓解症状。
错误行为5:缺乏户外活动
宅家学习的学生注意了!经证实,户外光照下活动是有效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方法,缺乏户外活动可能是过早近视的“罪魁祸首”。
正确做法:保证每天累计2小时的户外光照下活动;享受阳光的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错误行为6:不重视眼部防护
眼外伤是引起单眼失明的主要原因。骑电动车时不规范佩戴头盔挡风罩、焊接时不戴护目镜,导致飞来的沙子、钉子等穿破眼球,引发眼外伤的案例可不少见。
正确做法:高风险工作者务必做好眼部防护;进行对抗运动或存在风险的运动时,也要做好眼部防护。
错误行为7:忽视眼部不适
眼部不适其实是眼睛的“抗议”。比如,小朋友看不清黑板,不一定就是近视,也可能是弱视或其他少见的儿童眼病;中年人出现短暂的眼部胀痛,不一定是视疲劳,也可能是青光眼;老人看东西时,视力变得模糊,不一定是白内障,还可能是黄斑变性等慢性眼病,不及时就诊会错失治疗时机。
正确做法:如出现眼部不适,应及时就诊,并定期接受专业眼科检查。
来源| 羊城晚报综合南国早报、健康中国
编辑:王智韬